一位老中醫曾經告訴我,胃炎就是氣不足的表現。起初我對此不太相信,但后來通過使用這個方子幫助了上千位胃炎患者,我才明白,許多優秀的中醫知識都流傳在民間!我的祖輩都是中醫,當時在我們的村子里,和我們家一樣世代中醫的門戶還是很多的,他們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技藝和一些鮮為人知的藥方。然而,如今這類赤腳醫生卻鮮見了,因為他們沒有所謂的行醫資格證,即使能治愈眾多患者,也無法逃沒有科學的指責。人們更傾向于去看西醫,導致中醫逐漸被邊緣化,所以如今要找到一位好的中醫,真的比登天還難。

七月份,我遇到了一位男患者,名李先生,他35歲,主要癥狀是胃炎,經常到胃部冷痛,打嗝,食不振,同時經常咳嗽,咳出白稀痰,悶氣,有時躺下后呼吸困難,只有坐起來才能緩解。通過了解,我發現李先生還伴有怕冷,四肢發涼,腰膝冷痛,尤其是雙下肢明顯到冰冷,偶爾還會出現下肢水腫和尿頻尿急的況,同時他的膝關節也偶爾到疼痛,尤其在晚上或天氣變冷時癥狀會加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經過簡單的分析,我認為李先生是虛,無法溫暖四肢和臟腑,所以他怕冷,手腳發涼;寒邪生,導致氣在經脈和關節中阻塞,所以他到關節疼痛,尤其在遇冷時癥狀會加重;脾胃虛,無法消化水,導致水凝聚形痰飲,所以他咳嗽咳痰,到氣憋悶;腎是腰肢之府,腎虛導致無法溫暖腰肢,所以他到腰膝冷痛和下肢冰冷。據這些況,我給他開了以下的方子:干姜、附子、炙甘草、吳茱萸、蘇梗、高良姜、五味子、細辛、桂、車前子、白、澤瀉。結果如何呢?李先生服用了一個療程后,高興地表示胃痛、咳嗽咳痰、悶、腰膝冷痛和水腫等癥狀明顯緩解,隨后據自癥狀調整了用藥,進行鞏固治療。

對于這個方子,干姜和附子可以溫中散寒,大補氣;吳茱萸、蘇梗和高良姜可以溫中止痛和止嘔;五味子、細辛和桂可以補腎助;白和甘草可以健脾益氣;車前子和澤瀉可以利尿滲,防止痰飲和水腫的生。這個補氣治療胃炎的辦法實際上是我年輕時在外出義診時遇到的一位老中醫教給我的。現在我將這個方子加以改進和運用,已經幫助了上千位深胃炎折磨的患者,也算是沒有辜負當年前輩們的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