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人們對西醫的局限越來越有清醒的認識了。西醫常常只能在疾病已經發生或者臨近發生的時候進行治療,而無法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這正如有人說的這樣:“上工治未病,中工治病,下工治已病”。比如,像肺結節這樣的疾病,西醫往往只會建議定期檢,等到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再進行手治療,這是治療的最后階段。而新冠疫也揭示了西醫的局限,輕癥患者往往無法得到有效治療,只能等到病惡化到危重癥才能上呼吸機,甚至換肺。這樣的治療方式引發了人們的質疑,難道這就是好醫生嗎?

中華文化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史記·鹖冠子》中就記載著這個事例:魏文王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可得聞邪?”扁鵲曰:“長兄于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故名不出于閭。若扁鵲者,镵脈,投毒藥,副間,而名出聞于諸侯。”這段話的現代文意思就是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于醫,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于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在皮上敷藥等大手,所以以為我的醫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這段古代的故事表達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即西醫重治療而輕預防,而中醫則注重“治未病”的思想。中醫主張通過飲食、運神調攝等個人養生保健方法和手段來預防疾病的發生。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防微杜漸”,三是“既病防變”。它要求人們在平時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釀大患,在病變來臨之際要防止其進一步惡化,這樣才能掌握健康的主權。

說來,中醫“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容:平素養生,防病于先。中醫強調在平時就應該注重養護和調攝,通過培養正氣,提高機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襲來預防疾病的發生。防微杜漸,病救萌。當疾病還沒有發生或者僅僅出現了一些征兆或者于萌芽狀態時,中醫主張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漸,阻止疾病的發展。疾病發生的初期,應該及時采取措施,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中醫還注重疾病的早期治療,因為在早期病位較淺,病較輕,治療起來相對容易。而如果等到病惡化再進行治療,就會比較困難了。因此,中醫主張“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發生之前就采取預防措施,避免疾病的發生。

本意義上講,人類醫學應該是關于“健康”的學問,而不是關于“疾病”的學問。治療“已病”只是在疾病發生后的應對措施,是一種消極的醫學方式。而“治未病”則是一種積極主的健康理念,強調預防勝于治療。現代預防醫學主要是通過研究和分析人群中疾病的發生規律,采取公共衛生措施來預防疾病的發生。而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則注重個的養生保健,通過個人的努力來提高機的抗病能力,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因此,我們應該重視中醫的“治未病”思想,通過平素養生、防微杜漸、早期治療等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健康的主權,實現和心靈的健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