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義診時,我遇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懶”郎中。他看病時總是懶洋洋的,眼睛半睜半閉,開的方子也不多,但效果卻非常出。我聽前輩們說過,中醫人往往越來越懶,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隨著經驗的積累,他們在面對某些復雜病時,常常簡單開幾味藥就能解決問題。就像多年前我在陜西義診時遇到的這個懶郎中一樣。
有一次,一個冠心病患者來找他看病。老人長期以來一直出現悶、氣短的覺,每次發作都伴隨頭暈和全乏力。他之前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冠心病和心律失常,心率每分鐘只有43次,是典型的竇緩。醫生建議他做手,但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老人拒絕了手,轉而來找這個懶郎中。
懶郎中仔細觀察了老人的舌脈,發現舌比較胖,舌偏淡紫,脈象緩慢而遲鈍。然后他說:“你的冠心病是心不足,六味藥就能治!”于是他給患者開了一個方子,里面包括桂枝、麻黃、制附子、白芍、生姜和大棗。
結果如何呢?患者服用半個月后,悶、頭暈和乏力的覺開始減輕;一個月后,心電圖恢復正常,心率達到每分鐘60到70下;兩個月后,所有癥狀都平息了。為了鞏固療效,患者繼續服用15天,并進行隨訪,未見復發。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什麼呢?這位患者的主要問題在于心臟跳速度太慢。為什麼會慢呢?一個原因是心臟氣不足。心臟是臟、火臟,是所有臟腑中氣最充足的。只有有足夠的氣,心臟才能不斷搏和。中醫稱心臟里的氣為“心”。如果一個人的心不足,心臟的工作就會力不從心。而這位患者的問題就在于心不足。
如何判斷心不足呢?患者舌胖說明氣虛弱,舌失養。淡紫說明患者心不足,寒盛,導致循環不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瘀滯。悶、頭暈、全乏力、脈象緩遲,都是心不振的結果。心虛,心氣和心無法正常運行,所以患者出現悶。心臟的“華”在于頭面,心不足,所以患者頭暈。心是五臟六腑之主,心不振會導致全臟腑氣機不振,所以患者到乏力。心主脈,心不足會導致脈搏緩慢。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需要滋補和溫通心。所以,這個方子的治療思路是:桂枝用于溫通心,麻黃用于散達氣。正常況下,它們的藥力偏于外表,可以散寒解表,提振表的衛之氣。制附子可以振心腎氣,這味藥可以溫暖部。通過這個方子,麻黃和桂枝的藥被引導到臟腑中。此外,方子中還使用了白芍來養活,用生姜和大棗固護脾胃,促進氣的生。通過這樣的治療,患者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盡管這個方子的藥種類很,但它真正擊中了要害,直擊病。一旦病得到解決,就不會復發。后來我也明白了,支架的問世其實是利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