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采集時間對藥材的質量與療效有著重要的影響。不同類型的中藥和藥用部位,采收的時節也不盡相同。經過幾千年來前人的積累,已形了的采收經驗和方法。中藥的采集時間是中藥質量保障的重要特之一。早在漢代,《神農本草經·序錄》就將"采治時月"作為序例的容之一,反映了對中藥采集的重視。《千金翼方》列舉了233種中藥的采收時節,并強調"不依時采取,與朽木不殊,虛費人功,卒無裨益"。前人在和植藥材的采集中積累了富的知識,對采集時機的把握歷經數千年并形的經驗和方法。這些經驗和方法在當今依然有其實用價值,值得我們采用和借鑒。
對于全草類藥材,一般在葉最繁茂的現蕾至花盛期采集。可以割取地上部分,如薄荷、藿香等;也可以連拔起,如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等。而對于以苗藥的藥材,需要在苗期采收,如絡石藤等木本藤類藥材,其采收原則與全草類相同,也應在其生長旺盛時割取。
葉類藥材一般在植的花剛開放或開花盛期采收,如枇杷葉、大青葉等。而常綠木本以葉藥的藥材,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如側柏葉。桑葉則應在深秋或初冬經霜后采集。
花類藥材一般在植的花期采集。以花蕾藥的,宜在含苞待放時采集,如辛夷、金銀花等;以花朵藥的,宜在花初開放時采集,如花、旋覆花等;以花藥的,宜在花朵完全開放后采集,如黃等。
果實類藥材一般據用藥要求在果期采集。以未果實藥者,應在果實小或未時采集,如枳實、青皮等;以或近果實藥者,應在接近或完全時依次采集,如枸杞子等。種子類藥材一般在果實后依次采集。
或類藥材一般以農歷二月和八月采集為佳。春季的藥材質地堅實,澤明亮,質量較佳,產量也較大。而秋季采集的藥材質地輕疏,澤暗淡,質量次于春季采集的藥材。一些塊類藥材如半夏宜在夏季采集。
樹皮和皮類藥材一般在植生長旺盛期采集,如黃柏、厚樸、杜仲等。而桂則宜在8月至10月間采集。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等皮的采收,宜在深秋苗萎或葉枯之后,或早春枝葉萌發前采收。
類藥材的采集據藥用要求和生長周期適時進行。例如,金錢白花蛇應在夏秋季節捕捉孵出1~3周的蛇;小昆蟲類應在數量多的活期捕捉,如斑蝥宜在夏秋季清晨水未干,其翅不能飛翔時捕捉。桑螵蛸則應在3月中旬收集,過時則蟲卵孵化,藥材質量降低。鹿茸則應在過了清明節,盤后45~50天鋸取頭茬茸,過時則角化為鹿角。制取阿膠的驢皮,宜在冬至后剝取,其皮厚而質優。
大部分礦藥材可以隨時采集。在采集中藥時,不僅要保證藥材質量,還要兼顧產量,并且要充分注意藥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生產本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問題。
總之,對于中藥的采集來說,選擇合適的時間非常重要。只有在正確的時機采集,才能保證藥材的質量和療效。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借鑒前人的經驗和方法,在中藥采集中依據不同的藥材類型和藥用部位,選擇恰當的采集時機。這樣才能保證中藥的質量和療效,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