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可分為腺瘤息和炎息兩種。患者常常表現為上腹痛脹、右脅刺痛或背部酸脹痛、腹脹、氣、惡心、食不振,甚至咽部堵塞、心慌、睡眠不足等癥狀。通過B超檢查可以確診。中醫認為膽囊息的形通常是由于肝膽熱、痰瘀氣滯導致膽腑壅塞,氣郁結所致。肝脈布脅,膽脈循脅,因此脅痛常與肝膽有關。氣痰瘀和食滯留也會引起疼痛。在嚴重況下,可以考慮手切除膽囊,但一般可以使用中藥進行治療,如宣腑通泄、清熱化、消痰祛瘀等方法。對于虛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攻補并用的方法來克敵,因此重要的是使用破行氣、疏肝利膽、消痰化瘀和祛除息的中藥方劑,如膽息化癥湯,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膽息化癥湯的組包括當歸尾、赤芍、桃仁、茜草、生地、金錢草、山梔、黃芩、制香、丹參、醋香附、青皮、炒枳殼、川楝子、白芥子、炒葶藶子、地鱉蟲和蜣螂。該方劑的功效是疏肝利膽、消痰化瘀和祛除息。醫案中提到了一位患者,31歲的蔣士,已經有2年多的右腹脹痛和噯氣癥狀,B超檢查發現膽囊后壁和頸部有約0.6厘米的膽囊息。由于不愿意進行手,選擇了中藥治療。先后服用了35劑膽息化癥湯,上腹脹痛消失,其他癥狀也有所改善。繼續服用丸劑藥兩個療程后,再次進行B超檢查,發現膽囊息已經消失,各項癥狀也完全康復。經過1年的隨訪觀察,未見復發。這個醫案表明膽息化癥湯在膽囊息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