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東濤醫師原創 首發 如何通過中藥的味道來判定其療效?舉個例子,如果要補脾益氣,你所用的藥材味道一定是偏甜的。因為常用的中藥疣、黨參、甘草、炙黃芪都有甜味。而如果是理氣的中藥,味道則會稍微偏辛辣一些。比如桂枝、香附子、柴胡、郁金香、丹皮,這些藥材都帶有辛味。又比如,疏肝理氣的中藥則呈苦味,而帶有酸味的中藥則宣肺理氣。再舉個例子,脾胃氣虛脹滿的方子中,藥材的味道一定是以甜味為主,比如香砂六君子湯,吃起來味道就是甜的。又比如要清理熱,藥材的味道一定是苦味為主。對于腸胃熱,常用的是黃連、黃芩;對于清肝膽,常用的是龍膽草、茵陳;對于清利膀胱的熱,常用的是澤瀉、金錢草、車前草等等。如果是去寒的中藥,味道一定是苦味兼辛味。苦味能清熱,辛味能散寒。辛開苦降,寒則被驅除。如果要降氣,一定要使用苦味藥材,比如懸浮花、香櫞;而要升氣,則需要使用辛味藥材,比如升麻、柴胡。所以說,一副藥的療效是否有效,我們可以通過其味道來判斷,看它是否能給患者帶來療效。比如清理熱的患者所使用的藥材味道是甜的,疏肝理氣的患者所使用的藥材味道是酸的,清理熱的中藥味道是甜的,散結堅的中藥味道是甜膩的,而補益腸胃的患者所使用的藥材味道是苦的。因此,如果一個方子的藥材味道多以苦味為主,那麼這個方子很可能沒有效果。我們學習中醫,不僅要了解中藥的功效和主治,更要了解中藥的味歸經,特別是四氣五味。因為中藥治病依靠的正是四氣五味和歸經。它的主治范圍非常廣泛,遠遠超出教材的容。比如麻黃可以治療瘤癌腫,它的功效就來自于其辛味能發散。所以丹皮也適用于治療瘤,仲景就選用了丹皮并與茯苓組了桂枝茯苓丸,用于專治婦科瘤,當然不僅限于婦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