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服用時間對藥效有一定的影響,應該是飯前還是飯后服用,主要據患者的病位、病以及藥的主治功效來確定。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已經提到了一個大的原則:病在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后食。

來說,病位在膈以下的患者,為了使藥效更容易發揮,中藥適合在飯前服用,例如一些補肝補腎的中藥以及治療腸道疾病的中藥。因為空腹狀態下,藥可以更快進腸道,便于吸收和發揮藥效。而病位在心腹以上的患者,例如治療心肺疾病的藥,則適合飯后服用,可以幫助藥向上運行。同時,一些辛辣刺激的中藥如干姜、川椒等,也應該在飯后服用,以減對胃腸黏的損傷。同樣地,清熱瀉火的中藥如黃連、梔子,以及發汗解表類的藥如麻黃、防風等,也適合飯后服用,以減刺激。

那麼飯前和飯后指的是多久呢?通常況下,飯前服藥指的是在飯前30到60分鐘服用,而飯后服藥則是在飯后15到30分鐘服用。這樣的時間安排可以更好地調節中藥的吸收和作用時間,提高療效。

因此,在服用中藥時,據病位、病以及藥主治功效來確定服藥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遵循正確的服藥時間,可以更好地發揮中藥的療效,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