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是治療骨質疏松脾腎虛證的一種有效方法。這種證型的癥狀包括膝酸、關節疼痛、食不振、乏力、氣短倦怠、不耐久勞、脊柱側彎等。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是由地黃、山藥、羊藿、枸杞、骨碎補、自然銅、菟子、黨參、白、當歸、川芎、茯苓、地龍和甘草等組。用法是將藥材煎煮后服用,每日1劑。

這個方劑的功效是補益腎臟和脾臟的氣。其中,地和羊藿可以補充腎臟中的真;菟子和枸杞子則可以補益腎臟中的氣;山藥配合黨參、白和茯苓可以增強脾臟的氣功能;自然銅和骨碎補可以促進骨骼的修復和滋養;當歸、川芎和地龍則可以活通絡。這些藥的綜合使用可以使腎臟充盈,骨骼得到滋養,脾臟功能旺盛,氣有源,滋養先天之利筋脈和關節,使脈通暢,從而減輕疼痛。

應用中,據患者不同的癥狀和質,可以對方劑進行加減。例如,對于腎虛畏寒的患者,可以加桂和杜仲;對于腎虛盜汗的患者,可以加板和黃柏;對于氣兩虛的患者,可以加黃芪和首烏;對于有外傷史且疼痛劇烈的患者,可以加藤和赤芍。

下面是一個醫案分。患者徐某,,63歲。在1993年11月28日初診時主要表現為痛酸已有10年,伴有神疲畏寒、頭暈目眩、食不振和乏力等癥狀。兩天前,不慎扭傷了腳踝,導致疼痛加重。經過查,發現行走困難,夜間疼痛尤為嚴重,有痛,面蒼白,舌質淡胖有齒痕,舌邊有許瘀點,脈虛細。X線檢查顯示骨質疏松。據這些癥狀和檢查結果,可以確定屬于脾腎虛,同時伴有瘀阻脈絡。因此,治療的關鍵是補腎健脾,活止痛。方劑選擇了骨痿湯,加桂、杜仲和赤芍。經過4劑的治療后,疼痛明顯減輕。繼續治療一個月后,患者的生活能夠自理。三個月后,所有癥狀完全消失,至今沒有復發。

通過這個醫案可以看出,中藥方劑在治療骨質疏松脾腎虛證方面有良好的療效。針對患者的個差異,可以進行個化的加減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