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在抗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我們的必備品。然而,我們在使用中藥的同時也需要保持警惕,辨別出其中藏的“危險”分。馬兜鈴酸就是其中一個有強致癌的典型代表。馬兜鈴酸是一種存在于眾多中草藥中的化合。馬兜鈴科的多種植在世界各地的傳統醫學中被廣泛使用,包括中藥中的馬兜鈴、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然而,馬兜鈴酸與癌癥之間的關系早已被確認。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在2012年將其列為一類致癌質,并且我國于2020年將其從《中國藥典》中刪除。然而,馬兜鈴類藥在我們的生活中并未完全消失。一方面,由于自然界中馬兜鈴科植的數量眾多,普通人很難辨別中藥名稱與植學名稱中是否含有馬兜鈴酸。另一方面,馬兜鈴科植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有些甚至可能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因此,我們面臨著防治馬兜鈴酸帶來的危害的重大任務。

馬兜鈴酸的危害之大可用一句話概括:臺灣地區78%的肝癌患者都與其有關!2017年10月18日,國際權威雜志《科學轉化醫學》發表了一篇震撼的封面文章,指出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科學家們首先研究了來自我國臺灣兩家醫院的98個肝癌標本,對其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結果發現78%的標本都帶有馬兜鈴酸的“分子標記”。隨后,他們又對來自世界各地的1400份肝癌標本進行了研究,發現來自大陸的89個標本中有47%的病人帶有馬兜鈴酸的“分子標記”;來自越南的26個標本中,有5個與馬兜鈴酸有關;而來自北的標本中,只有4.9%的標本帶有馬兜鈴酸相關的“分子標記”;來自歐洲的標本中,只有1.7%的標本帶有該“分子標記”。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馬兜鈴酸被提示可能致癌的第一次了。已有四五十篇學論文指出,馬兜鈴酸可能與泌尿系統腫瘤的發生切相關,特別是與腎癌和膀胱癌。新加坡國家癌癥中心的Rozen SG教授發現,大約10%-30%的東南亞地區的膀胱癌患者攜帶有馬兜鈴酸相關的“分子標記”,而這個比例在歐膀胱癌患者中低于0.5%。Schmeiser HH教授使用先進的質譜分析和譜法,在接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的病人的腎小管中,確地提取出了馬兜鈴酸代謝產生的致癌質。這些病人中,有些人是幾十年前偶然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而這些致癌質居然在存留了超過20年!

面對馬兜鈴酸帶來的巨大危害,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含有馬兜鈴酸的植數量眾多,而且多被冠以中藥或藥食同源的名頭。即使在國家大力整頓的今天,私人渠道仍然可以輕松購買到以馬兜鈴為原料制的中藥材。面對琳瑯滿目的中藥名稱,我們很難將各種名字的中藥與馬兜鈴科植一一對應。因此,我們能提供的有限幫助就是了解以下這些藥材或藥是否悉: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及其他權威數據庫,以下中藥材富含馬兜鈴酸:廣防己、馬兜鈴、天仙藤、關木通、青木香、尋骨風、朱砂蓮、淮通、南木香、管南香、青香藤、通城虎、鼻雷、假大薯、白金古欖、漢中防己、異葉馬兜鈴、管南香、廣西馬兜鈴、蝴蝶暗消、質花馬兜鈴、蘿卜防己、思茅馬兜鈴、金獅藤、馬兜鈴、白金果欖、百解馬兜鈴、大葉青木香、背蛇生、海南馬兜鈴、凹脈馬兜鈴、川西馬兜鈴、變馬兜鈴。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中藥制劑富含馬兜鈴酸:二十五味松石丸、十香返生丸、大黃清胃丸、小兒金丹片、止咳化痰丸、分清五淋丸、龍膽瀉肝丸、安制膏、導赤丸、婦科分清丸、純正氣丸、冠心蘇合丸、排石顆粒、跌打丸。如果你仍在使用中藥,請自行查看方子,研究一下是否含有上述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