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贊嘆中醫文化的博大深,它在幾千年的傳承中獨樹一幟,經久不衰。中醫藥不僅自兼收并蓄,還滲到了許多領域,融合了經史子集、文史哲醫的華,既獨開一道,又不可分。在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在《養生論》中提到了一句話:“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意思是如果心煩悶,可以用合歡,如果心愁苦,可以用萱草,這樣可以消除郁憤和憂愁。正是因為這句話,后世將萱草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忘憂草!萱草在現代是否還存在,古人眼中的萱草到底是什麼植,需要進行本草考證。

萱草在《詩經》中就有記載,最早的一句是“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這里所說的“諼草”就是萱草。那麼,究竟什麼是萱草?從植學的角度來看,萱草有幾種原植,包括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黃花菜H.citrina,重瓣萱草H.fulva var.kwanso,北黃花菜H.lilio-asphodelus和小黃花菜H.minor。萱草是一種多功能的植,可以作為觀賞植、食用植和藥用植。它的藥用部位主要分為萱草、萱草花和萱草苗。雖然萱草早在《詩經》《養生論》等作品中有記載,但是在本草經典中收錄相對較晚。萱草的功效始載于唐代的《本草拾》,萱草苗花的功效始載于宋代的《本草圖經》,后世的本草多以“萱草”、“萱草”、“萱草花”為正名。萱草的各種名稱都有特定的意義,有與功效相關的名稱,如“忘憂”、“療愁”;有與文化涵相關的名稱,如“宜男”;還有與植特征相關的名稱,如“丹棘”、“鹿蔥”、“鹿劍”、“萱萼”、“黃花菜”等。此外,萱草還有一個名稱,就是“母親花”,在古代文化中,有關于“北堂幽暗,可以種萱”的說法,也有“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的詩句。古代的“北堂”代表母親,萱草逐漸演變了“母親花”。

萱草作為中藥使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初,萱草藥是指整株草,后來發現萱草可以作為單獨的藥部位。宋代著名的本草著作《本草圖經》中記載,萱草有“安五臟,利心志,令人好歡樂無憂,輕明目”的功效,與嵇康所說的“萱草忘憂”一致。中醫經典之一的《藥賦》記載了萱草的功效,稱其可以治療五淋和消腫。萱草的藥用功效在《本草綱目》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在臨床應用中,萱草的苗、花朵和都可以作為藥用。研究發現,萱草有清熱利、涼、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黃疸、水腫、淋濁、帶下、衄、便、崩、瘰疬、癰、不通等病癥;萱草有清熱利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膈煩熱、黃疸、小便赤等病癥;萱草花有“利心志,令人好歡樂無憂”的功效,以及治“氣火上升,夜安寐”的作用。此外,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萱草的和花都有藥理作用,萱草可用于吸蟲病的治療,還有抗結核、抗菌、抗腫瘤等作用;萱草花主要有鎮靜安神的藥理作用,還有抗抑郁、預防肝炎等作用。深研究發現,萱草的、葉和花都可以藥,每個部位的提取中都含有富的生質,有多種生學功能,其中抗氧化、抗腫瘤、抗抑郁、肝保護等是最主要的功能,還有抗寄生蟲、分解脂肪等藥理作用。

萱草的用量常規范圍是6~9克。干萱草的用量不宜超過一兩,過量可能會損害視力。雖然萱草的毒主要集中在部,但是加熱60度以上可以減弱甚至完全破壞其毒;用米泔水炮制不能減低萱草的毒,但是黃連、黃柏可以部分解除其毒

總之,萱草是一種奇妙的中草藥,不僅被嵇康喜,一句“萱草忘憂”已經為眾所周知的名言;它還被賦予了“母親花”的稱號,寄托著游子思鄉的懷。作為中藥,萱草有抗抑郁、抗腫瘤、保護肝臟、分解脂肪等作用。此外,萱草的花朵也是一種食材,焯水后可以制作各種食。像這樣的本草,可以說是非常奇妙的。建議大家早點了解并好好利用萱草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