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是由七六過度、飲食勞傷及年老衰等因素引起的疾病,病變部位主要在心、肝、脾、腎,病可有實證、虛證,也可有虛實夾雜。腎虛是高的現代病機關鍵,因此補腎降已為臨床降的新策略。下面將介紹5種既能補腎又可降的中藥。
一、腎不足證:表現為心煩不寐、耳鳴腰酸等癥狀,同時伴有心悸健忘、失眠夢、口干口等癥,舌紅,脈細數。治療原則是滋養肝腎,益填髓。推薦藥有健腦補腎丸、益齡等。
1、健腦補腎丸的藥方中,紅參、鹿茸補腎填,健腦益智;杜仲、川牛膝、狗鞭、金櫻子、金牛草溫補腎,強筋健骨;山藥、茯苓、白益氣健脾;桂、桂枝溫經通脈;酸棗仁、遠志安神定志;龍骨、牡蠣止,安神定志;砂仁、豆蔻行氣健脾,使補而不滯;當歸、白芍滋養,防止藥溫燥傷;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蟬蛻寒涼,清燥熱,可以調和全方溫燥的質。甘草調和諸藥。這些藥的配合使用,能溫補腎,益氣健脾,安神定志。適用于腎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腰膝酸、健忘、失眠、;原發高患者出現上述癥狀。
2、益齡的藥方中,制何首烏能補肝腎、益、烏須發、強筋骨、化濁降脂;貞子味甘、苦,涼,肝、腎經,可滋補肝腎、明目、烏須發;菟子味辛、甘,平,肝、腎、脾經,可補益肝腎、固尿、安胎、明目止瀉;金櫻子味酸、甘,平,腎、膀胱、大腸經,可固尿、固崩止帶、腸止瀉;豨薟草味辛、苦,寒,肝、腎經,可祛風、利關節、解毒;桑葚味甘、酸,寒,心、肝、腎經,可補滋、生津潤燥;川牛膝平,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可化瘀通經、利關節、利尿通淋。這些藥的配伍,共同發揮滋肝腎之、平肝潛的作用。適用于腎不足、脾氣虛弱所致的頭昏目眩,耳鳴心悸,乏力,咽干失眠;原發高患者出現上述癥狀。
二、腎虧虛證:表現為眩暈,視力減退,兩目干,健忘,口干,耳鳴,神疲乏力,五心煩熱,盜汗,失眠,腰膝酸無力,,舌質紅,苔,脈細數。治療原則是滋補肝腎,養填。推薦藥有六味地黃丸、杞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
1、六味地黃丸的藥方中,地黃滋補腎、填益髓、大補真,山萸補肝養腎,山藥健脾補腎固,三藥相伍滋補肝脾腎三臟,尤以補腎為重,即所謂“三并補”。佐以澤瀉清泄腎火,并防地黃之滋膩;牡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之溫;茯苓滲健脾,以助山藥之健運;此三藥合用,即所謂“三瀉”,泄濁而降相火。適用于因先天腎不充,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或房勞耗,導致腦髓空虛,出現頭暈目眩,視昏花,神疲乏力,腰酸,耳鳴;原發高患者出現上述證候。
2、杞地黃丸的藥方中,枸杞子補腎益,清肝熱,花清利頭目,宣散肝經之熱,地黃滋補肝腎之,益填髓,澤瀉利水滲,川牛膝補肝腎,引下行,杜仲、桑寄生補腎填髓,壯腰膝,丹皮、赤芍活化瘀。這些藥的配伍,共同發揮滋肝腎之、平肝潛的作用。適用于因肝腎不足,虧虛所致的眩暈,癥見頭目眩暈,腰酸腰痛,口燥咽干,周乏力;原發高患者出現上述證候。
3、金匱腎氣丸的藥方中,使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之,附子、桂枝壯腎中之以溫補腎,現火生氣的中醫理論。適用于原發高屬脾腎虛證,癥見頭暈、頭痛、煩躁、睡中易醒、醒后難以睡、腰酸、下肢無力、畏寒、大便稀溏、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脈弦細等。
以上就是藥師推薦的5種既能補腎又可降的中藥。這些藥能有效滋補腎臟功能,調整,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高患者。不過,在使用藥治療前,還是建議咨詢醫生的意見,以確保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