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當使用中藥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同一種藥有不同的劑型,比如丸劑、濃丸和合劑,它們的價格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對于這三種劑型,很多人會有一些誤解,比如濃丸是否會吸收效果較差。那麼在使用藥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下面王藥師將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不同劑型是如何制作的。以歸脾丸和歸脾合劑為例,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來治療心脾兩虛、失眠多夢、食不振的藥。在《中國藥典》中,收錄了這幾種劑型的制作方法。我們可以看到,丸劑的制作方法非常簡單,不需要經過熬制,只需將十一味藥末混合后直接加工而。這里反映出一個問題,丸劑包含了整個中藥材,而我們在熬制中藥時,只是喝下藥湯,藥渣最后會被倒掉,而丸劑相當于將藥渣一起吃下去。

然后,我們再來看看濃丸的制作方法,它實際上是將中藥材進行熬制,去除大部分藥渣,將剩余的藥稠膏,然后制丸劑,但仍會殘留一部分藥渣。與普通丸劑相比,濃丸的制作過程更為復雜。最后,我們來看看合劑,合劑的生產工藝是最復雜的。以歸脾合劑為例,其中一些藥材的有效分在揮發油中,如果直接熬制,揮發油會蒸發掉,藥就無法發揮作用。因此,首先需要提取揮發油,然后進行熬制和過濾,最終得到沒有藥渣的湯。因此從制作工藝上來看,合劑的生產工藝最為復雜,通常售價也最高。無論是歸脾丸還是歸脾合劑,它們的來源都是古方的歸脾湯,因此合劑作為制劑,更接近古方的湯藥,相比丸劑,吃了很多“藥渣”。

除了制作工藝之外,丸劑、濃丸和合劑在藥效上也有差異。丸劑在消化道崩解和吸收較慢,藥的有效分需要從藥材中溶出,因此藥效通常較差,溶出速度也較慢,更適合治療慢病,無法達到即時見效的效果。而濃丸由于已經進行了熬制過程,有效分已經溶出,相對來說更容易被吸收,吸收速度比普通丸劑更快。這一點可能會顛覆許多人的認知。而合劑作為制劑,吸收速度最快,最接近于湯藥,給患者的治療往往也更為明顯。例如,對于由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使用合劑進行治療相比丸劑會更快見效。

丸劑需要等到消化和吸收的過程完,可能需要幾個小時,更適合長期調理。當然,并不能一概而論合劑就一定更好,有些藥的藥較強,如果做丸劑,讓其緩慢發揮效果,人更容易接。例如,一些藥中含有大黃等瀉藥分,制丸劑對腸胃更友好,更適合老年人。還有一種劑型介于合劑和丸劑之間,即顆粒劑,它保留了一定的藥渣,但吸收速度比丸劑更快,也是中藥常見的劑型之一。因此,選擇何種劑型取決于藥和病

當然,還有一個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觀察組方的來源。如果中醫最早記載的組方是湯藥,那麼合劑顯然更合適;如果古方中記載的是丸劑,那麼丸劑更合適;如果古方記載的是散劑,那麼顆粒劑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