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中國鎮痛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3億人正在遭疼痛的折磨,這使得疼痛問題為繼心腦管疾病和腫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問題。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他們患上疼痛疾病的風險更高。

據一項基于臨床調研的全國報告,在今年的“中國鎮痛周”期間,發現有慢病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疼痛疾病。疼痛一般可以分為急疼痛和慢疼痛,急疼痛通常是一種癥狀,而慢疼痛則是一種疾病本。慢疼痛是指持續時間超過三個月的疼痛。調研報告發現,頸肩腰痛、神經痛、癌痛、組織痛是門診中最常見的慢疼痛,其中與帶狀皰疹相關的疼痛最為常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最嚴重的疼痛疾病之一,其在不同醫院門診中的比例約為10%到40%。中國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會長樊碧發表示,不是所有患有帶狀皰疹的人都會有后癥,但有五十歲以上年齡的人、免疫功能障礙者、正在使用抗免疫藥等人群的風險特別高。此外,急期疼痛嚴重的人也屬于高風險人群,因為他們的急疼痛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在出現皰疹等癥狀之前就已經疼痛,這類人往往更容易留后癥。

為了預防帶狀皰疹及其后神經痛,首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并降低力。一旦患上帶狀皰疹,在出現皰疹的24到72小時進行足量的抗病毒治療,也可以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發生。此外,專家建議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有后神經痛的其他高風險因素的人群,應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今年的“中國鎮痛周”主題是提高疼痛的綜合療護能力,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已發布了《疼痛綜合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并在全國范圍確定了900多家不同層級和類型的試點醫院,標志著我國疼痛診療正朝著綜合管理的新階段發展。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疼痛規范化診療中心,徐士一個月前突然發現自己右側肩頸和手臂間歇燒灼樣疼痛,前往多家醫院求診,但癥狀未得到緩解。最終,在該醫院的疼痛規范化診療中心,醫生為進行了多學科會診,最終確診為接炎、頸椎病和皰疹后神經痛,并進行了手治療。徐士表示,在其他醫院就診時,醫生沒有建議去其他科室檢查,最終手治療只用了兩三天,就讓的癥狀得到了緩解。

為了提高慢疼痛的綜合診療能力,優化診療服務流程,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立了疼痛規范化診療中心,以多學科協同工作的方式,每周二下午開設“慢疼痛多學科門診”等綜合門診,改善了患者就診的路徑。該診療中心的主任張達穎表示,在涉及到與疼痛相關的疾病時,中心有相應的科室,如神經科、腫瘤科、骨科和康復科等。當患者就醫時,如果發現可能存在需要其他相關專科理的問題,或者有其他相關的臨床問題,中心將系統地為患者提供一次的完整診療服務。《疼痛綜合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已在全國范圍實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醫院疼痛綜合管理制度,規范疼痛綜合管理流程,提高疼痛診療能力和相關技水平。此外,方案還倡導舒適化醫療,例如胃鏡、腸鏡、膀胱鏡和分娩等項目,公眾對這些項目的需求非常迫切。在試點形有效經驗后,將逐步推廣提高其他醫院的疼痛綜合管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疼痛是一種常見問題,但如何判斷在何種況下需要尋求疼痛科醫生的幫助呢?專家表示,有幾種常見況需要注意。首先,如果你明確診斷的基礎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到疼痛;或者在其他科室就醫時,沒有發現明顯的形態改變或嚴重的疾病,但仍然到疼痛困擾,這種疼痛通常持續一個月甚至三個月以上,必須引起重視,尋求專業疼痛醫師的幫助。就醫時,關于你的疼痛癥狀,要盡量準確地描述:例如疼痛的程度、每次疼痛持續的時間、疼痛的覺,如刺痛、灼燒或電擊等,以及疼痛的時間規律等。目前,治療疼痛的方法有很多,不僅僅局限于使用止痛藥,還包括神經阻滯、頻治療等。張達穎表示,臨床上不僅要關注疼痛癥狀的控制,還要關注病因和病理的治療。由于疼痛的病因和病理各不相同,臨床上的治療措施也不盡相同。目前,疼痛醫學的治療技系比較系統和完善,從基礎治療如藥和理療,到神經組織、介神經調控和微創外科治療等,可以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療服務。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