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超大規模人口的醫療需求,中國一直在努力提供可及的優質醫療服務,這是一個全球的難題,也是中國深化醫改的必答題。近年來,中國加快推醫療衛生資源下沉,以便老百姓方便地獲得優質醫療服務。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71歲的許老太一直希在“大醫院”接腰椎間盤手。今年,浙江省人民醫院和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共同建設了浙江省人民醫院畢節醫院,通過醫療協作,許老太在家門口接了微創手,并且后恢復良好。從大城市的醫院到基層醫療機構,優質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和不充分一直是就近看病就醫的難題。自2017年以來,中國已確定五批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覆蓋了所有醫療資源薄弱的省份。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國將超過1400項診療技轉移到了資源不足的省份,填補了300多個省域醫療技空白,省就醫的人數明顯減。烏魯木齊、山西、重慶等地通過引進外地專家、開展醫療幫扶和義診等方式,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到優質的醫療服務。然而,要實現從“有”到“優”的轉變,還需要進一步解決人才短缺和水平不足等現實問題。近年來,中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斷完善,衛生人員數量也在持續增加。然而,部分地區仍然面臨人才短缺和水平不足等問題。要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就需要形“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為了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中國將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分層分級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同時,還將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待遇和晉升空間,增強社會認可度。在福建省三明市,自2017年以來,逐步建了以二、三級醫院為龍頭的區域型醫共——“總醫院”,打破了縣域醫療機構之間的壁壘,整合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今,三明市將進一步推縣域醫共的全面統籌改革,強化基層醫生編制和補助保障改革,實現醫共的團結。總之,要讓“家門口”就醫從“有”到“優”,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改革措施的支持。通過加強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等措施的實施,相信未來中國的醫療衛生服務將更加均衡、優質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