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

中國醫學專家如何為人類健康貢獻智慧?——專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外科主任、教授陳海泉

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醫生走上國際醫學舞臺,他們在重要的國際學會議上發言,在著名學期刊上發表文章,在國際會議上凝聚共識,也邀到一些發達國家做手演示。那麼,中國醫學專家如何在國際醫學舞臺上貢獻“中國智慧”,并與外國醫學專家共同造福人類呢?讓我們來聽聽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外科主任陳海泉教授的深度解析。

在中國,隨著醫學的進步,經驗醫學逐漸轉變為循證醫學。然而,并非所有問題都能進行臨床研究,一些問題需要制定專家共識。過去,這些指南或專家共識都是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如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每年發布的各種惡腫瘤臨床實踐指南。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外流的增加,中國的臨床醫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中國醫學專家開始參與各類指南或專家共識的制定。中國抗癌協會等機構也更加重視這一工作,希能夠規范醫療行為,為世界醫療事業提供中國智慧。

今年5月,陳海泉教授邀在第103屆外科學會(AATS)年會上發表《肺磨玻璃結節管理專家共識指南》。這意味著,來自中國學者的研究果讓國際醫學界能更加理地認識肺磨玻璃結節這一早期肺癌,從而更為科學地進行臨床管理。這一專家共識跳出了外科,延展到科學、介科、放科,凝結了多學科意見。專家組員來自中國、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這一專家共識的達說明了中國醫學專家在現代醫學的研究已經能夠影響全球。

部腫瘤等惡疾病的診治方面,中國醫學專家與外國醫學專家達了一些共識。陳海泉教授的團隊在肺癌診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通過多學科綜合治療和中冰凍病理判斷,他們提出了針對磨玻璃結節的肺癌的準選擇手切除方式。他們還提出了“治愈窗口期”的概念,即對于持續存在但無進展的磨玻璃結節,可以進行一定時間的隨訪,不因“一刀切”手影響患者職業或生活軌跡。此外,他們還提出了“微創手3.0”理念,通過整合“切口微創”和“系統微創”的治療理念,為患者提供更為個化的治療方式。

這些由中國醫學團隊對磨玻璃結節的肺癌開展的研究果,領先世界,并達了《肺磨玻璃結節管理專家共識指南》,得到國際醫學界的認可。

在國際醫學舞臺上,中國醫學專家應該扮演的角是將臨床優勢轉化為學科優勢,總結出更多科學創新果,制定更有效的診治方式,幫助患者活得更長更好。只有這樣,由中國醫學專家參與制定的各類指南或專家共識才能獲得更多引用,中國醫學專家才能在國際醫學舞臺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中國醫學專家應該與外國醫學專家共同取長補短,流互鑒。中國臨床醫學近二十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一些疾病的認知、原創診療技等方面,中國醫學專家依然有很大的提高和突破空間。因此,中國醫學專家應以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把每項工作做好,保持開放心態,促進中外醫學流。

中國醫學專家的努力將促進世界醫學的進步。通過與外國醫學專家的合作,取長補短,中國醫學專家可以在國際醫學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人類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