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胖患病率及相關并發癥的研究》的報告,揭示了中國人的胖地圖。質量指數(BMI)分類,超重人群占比34.8%,胖人群占比14.1%。從地區來看,超重比例前三名的省份分別是蒙古(37.1%)、山東(37.1%)和河北(36.6%),而胖比例排名前三名的省份則是河北(21.9%)、蒙古(19.8%)和山東(19.7%)。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國超重和胖比例排名前十的省市中,并沒有一個位于南方。這是否與北方和南方的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呢?

別來看,超重和胖在男中更為普遍。在超重人群中,男占比41.1%,占比27.7%;而在胖人群中,男占比18.2%,占比9.4%。這是否與更加關注自己的型有關呢?此外,男的“胖高峰年齡”通常比要小。男的超重患病率在50歲至54歲之間達到峰值,而則是在65歲至69歲之間;男胖患病率在35歲至39歲之間達到峰值,而則是在70歲至74歲之間。

胖是一種慢代謝疾病,其特征是脂肪過多積聚,是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導致重過度增長并引起人病理和生理改變。近幾十年來,超重和胖人群逐漸增加。然而,令人憾的是,研究報告沒有提供解決胖超重問題的方法。

然而,據我的經驗,我給出了一套簡單、易行且不需要花費的解決方案。目前,在我的門診中,已經有40%的超重胖患者重達到了標準,25%的患者重有明顯下降,50%的超重胖者因為重減而減了藥的使用,還有25%的患者完全沒有再服用藥

無論采用何種減方式,都離不開一個原則:持續熱量負平衡。這是我獨家提出的原則,可以擊敗一切復雜的減方法。每天攝的熱量要一點,也就是要管住;每天消耗的熱量要多一點,比如多走幾步路、多參加運,也就是要起來。只要能堅持下去,將多余的能量即脂肪消耗完,重也就會達到標準。

另外,我提出了一個減的“銀行存款”理論。將多余的脂肪比喻為一個家庭的存款,每天攝的熱量相當于家庭每天的收,而每天維持正常生命和活所需的消耗熱量相當于家庭每天的開銷。要想減脂肪,就必須讓每天的收于開銷,也就是每天攝的熱量小于消耗的熱量,或者是每天消耗的熱量大于攝的熱量。如果能長期堅持下去,存款就會逐漸減,也就是脂肪逐漸減重也會下降。當存款歸零時,重也就達到標準了。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研究報告還顯示,超重和胖與許多慢疾病的高發病率存在明顯關聯。與重正常者相比,超重和胖者的并發癥患病率更高,重指數越高,并發癥越多。據報告顯示,80.1%的胖患者存在并發癥,其中25.8%有一種并發癥,30.6%有兩種并發癥,22.8%有三種并發癥,其余的則有四到八種并發癥。最常見的胖并發癥包括脂肪肝、前驅糖尿病、脂異常和高等。為什麼胖會導致如此多的并發癥呢?

胖實際上是能量的過多儲備,即脂肪過多。最早的表現可能是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增高,而膽固醇又是心腦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過多的脂肪首先容易在肝臟等積聚,形脂肪肝;同時,它還容易引起胰島素降糖功能下降,從而引發糖尿病;為了維持外周的正常供胖者通常需要維持較高的

總而言之,胖是一種疾病,可悲的是現代人仍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據公認的診斷標準,胖的判斷依據主要有兩個:一是BMI值,即重除以高的平方;當BMI值小于18.5時,屬于偏瘦;當BMI值在18.5至23.9之間時,屬于正常范圍;當BMI值在24至27.9之間時,為超重;當BMI值大于28時,即屬于胖癥。另一個判斷標準是腰圍,通常況下,男腰圍不應超過85厘米,超過85厘米但不到90厘米為超重,超過90厘米為胖癥;腰圍不超過80厘米,80厘米至85厘米為超重,85厘米以上為胖。

最后,我們應該警惕的是,胖和超重與許多慢疾病的高發病率存在明顯關聯。這也強調了減輕重的重要。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胖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減措施,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飲食和運,以降低患病風險并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