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三年里,中國人民通過共同努力功打贏了疫防控戰。如今,中國已經逐漸放開管控措施,宣告疫在國基本結束。然而,盡管新冠大流行的況相對較低,但新冠病毒并沒有徹底消失,疫仍在我們邊以低水平的形式流行著。

張文宏在一次在線報告中談到了下一波疫的可能。他認為,目前所做的工作是檢測和救治,相較于上一波大流行,這將相對簡單。然而,更重要的是要為未來的大流行做好科技準備,包括疫苗、治療、檢測和公共措施等多個協同平臺,使這一科技平臺能于常態化的準備狀態。他認為,新冠病毒將轉變為地方流行,即經過大流行后進較低水平的流行,不再對人類社會造重大危害。例如,甲流最近的流行中,張文宏團隊檢測到的是H3N2和H1N1兩種常態化流行株,它們不會引起恐怖的大流行。麻疹、水痘等疾病也是大流行后留在人類社會的常態化染疾病。從理論上講,五六月份可能迎來第二波疫高峰期,因此我們需要注重提高自的免疫功能,保持健康,避免再次染對影響。

為了預防第二波疫高峰,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做好防護。雖然許多人已經習慣了日常防護,如外出時佩戴口罩、回家后洗手,但仍然能看到一些人出門不戴口罩,喜歡進人群中。我們要提醒大家,現在仍于特殊階段,不要大意,多一層防護就多一層保障。此外,除了新冠病毒,目前各種流行病也在高發時期,所以無論是否已經染過,個人防護都不能放松。

其次,每天喝足夠的水。水有助于加快的新陳代謝,維持免疫系統的穩定,減炎癥的發生。保持足夠的水分還可以防止皮和粘干燥,因為干燥的皮和粘更容易讓病原年男每天應飲水不于2000毫升,則不于1500毫升。

適量運也是預防疫的重要方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64歲人群每周至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或75分鐘高等強度有氧運,每次運持續時間應大于10分鐘。老年人可以據自況設定合理的運目標和形式,如慢跑、游泳、太極、羽球等,但要保證每周運次數不低于5次,每次運時長不低于30分鐘。

此外,我們還應該儲備一些資。藥可以據個人需求適量購買,但不需要過度囤貨。對于慢病患者,可以適當儲備相應的治療藥,以防第二波疫高峰期就醫不及時或流快遞停運導致停藥斷藥。

張文宏表示,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我們可以通過多吃一些食來提高免疫力,預防病毒。他推薦了四種食蛋、圣果、紫洋蔥和紫薯。蛋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其蛋白質含量高且易被吸收利用。圣果含有維生素P,可以防止維生素C氧化破壞,同時增強對肝病等傳染疾病的抵抗力。紫洋蔥含有大蒜素,可以提高免疫力,對腸胃癌癥的抵抗能力提高25%。紫薯含有花青素和優質的膳食纖維,有助于增強人免疫力,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

在疫尚未完全消失、第二波染高峰尚未到來之際,我們應該未雨綢繆,提高防疫意識,從小事做起,降低二次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