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第一次進中國的時候有一個類似“番邦蜀國”的名字,做“泰西”。這個名字起源于明末方以智的《東西均·所以》一書,帶有明顯的“番邦貶損”之意。當時,西醫剛剛進中國,被稱為“泰西醫”。1621年,當時的普魯士傳教士鄧玉函(Jean Terrenz)以數學家和醫學家的份,與另外一名金尼閣(Nicolas Trigaule)的法蘭西傳教士一起進澳門傳教行醫,并在澳門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人解剖。這兩人后來在中國去世,留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人解剖學著作——《泰西人說概》。這也是“泰西醫”歷史上第一次在紙面上的記載,也就是所謂“西醫”的前

到了清朝,法國傳教士白晉(P.Joach Bouvet)因擅長天文測算,被康熙招進宮封為前侍講,專門為康熙一家子講授“西學”。自此,“西學”概念出現在了紙面上,以后便將來自西方的一切知識統稱為“西學”。白晉也是一名醫生,他在給康熙講解天文學的同時,將歐洲的人解剖學翻譯了滿文并呈送給康熙。康熙收到白晉翻譯的滿文人解剖學后慨地說:“若不在中醫知識中添加解剖學知識以指導醫生方并指導外科醫生進行手,那麼中醫知識是不完善的”。這段文字用滿文的方式,記錄在了白晉的譯作里。后來,一名多明的法國傳教士進一步完善了白晉的著作,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滿文解剖學著作就此誕生,康熙親自為其定了書名,做《欽定骼全錄》。這本書目前被《法國國家自然博館》珍藏滿文版。提到《欽定骼全錄》只是為了補充一個醫學史知識,這是中國第一本現代解剖學著作,算是中國醫史中的里程碑。

提到中西醫之分上,白晉除了寫《欽定骼全錄》外,還不辭辛苦寫了一本滿文的藥學著作。白晉死后,這本書被翻譯了《西洋藥學》。自此,真正意義上的“西醫”、“西藥”概念誕生,泛指一切來自歐洲國家的醫藥學知識。請注意,這里的《西洋藥學》里的“西洋”來自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Ferdnand Verbiest)的著作《吸毒石原由用法》。南懷仁(Ferdnand Verbiest)在《吸毒石原由用法》的中文譯本里提到了“出西洋島中,毒蛇腦中石也,大如扁豆,能吸一切腫毒,發背亦可治”。

這里個小故事,大家都知道康熙得了瘧疾,最后是西藥金納霜治好的。但這個治療過程可謂波折不斷,康熙差一點把命送掉。而導致康熙險些喪命的就是太醫院里的中醫。據滿文老檔記載,康熙在1703年2月15日出現了高燒癥狀。當時宮里還有白晉帶來的退燒西藥,但謹慎保守的太醫們認為皇帝是“九五至尊”,不得服用來路不明的外來藥,所以堅持為康熙進行針灸并服用中藥湯劑。結果到了2月20日,康熙的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太醫們束手無策,只得接了來自法國傳教士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和劉應(Claude de Visdelou)帶來的一磅從印度寄來的金納霜。但太醫們依然不放心,所以由索爾圖和明珠等四名重臣自告勇先后試藥,最終確定無任何異常反應之后,這才同意康熙喝下金納霜。最后,在2月27日下午,康熙的高燒完全退去,幾天后痊愈。康熙從此對西藥充滿信賴。在滿文老檔《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和《康熙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中,記錄了康熙多次為病臣賜西藥的事

回到題主的問題,世界上存在西醫嗎?實際上,西醫只存在于中國。西醫這個概念最初是一個“產地”概念,本沒有今天已經“吸滿”民族主義緒的“中西醫之分”。當年的康熙皇帝給有功之臣賜藥的時候,甚至會將“西洋藥”寫“圣藥”。然而,如今卻因為人為的民族主義而變了一種類似“夷夏大防”的概念,西醫了類似一種番邦的醫學。可問題是中醫不爭氣,如今竟然被“番邦醫學”碾,這樣一來中醫的衰敗然就有了“中國輸了”的意思。這真是令人擔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