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華兒科學會發布了一項中國兒長發育的專項調查結果。該調查顯示,中國孩的青春期發育年齡明顯提前,平均開始年齡為9.2歲,比30年前提前了3.3歲。很多人對青春期提前與早之間的關系存在疑。事實上,青春期發育的早晚在個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可以相差幾年。如果孩子較同齡孩子更早發育,如孩在8~10歲,男孩在9~11歲間出現,這種發育的提前并不符合早的年齡標準,而是歸屬于青春期發育的提前,孩子的發育過程是正常的,家長不必過于張。
然而,早在中國的發病率不容忽視。早的案例在中國越來越多,且呈現出梯層分布。大城市的早發病率最高,其次是中小城市,農村地區的發病率相對較低,而貧困地區的發病率最低。雖然社會在進步,但中國的早研究卻滯后。目前,僅在發現有早的患兒時才進行治療,全國范圍的兒早的調查數據、男孩和孩發病比例以及因的研究仍然非常缺乏。雖然一些省市進行了小樣本統計,但這些調查數據是否能夠代表全國況還不得而知。
據國外報告,早的平均發病率為0.7%~1.5%,孩發生早的比例比男孩高四五倍。這是因為男只有一條X染,而有兩條,X染對激素有更敏的反應。另外,孩的房發育更容易被發現,而男孩的外生變化往往容易被忽視,往往是在小胡子長出、聲音變深之后才被發現,而實際上在此之前睪丸已經發育。在臨床上,孩早的原因通常無法找到,而男孩早約70%是由質問題引起的。盡管男孩的早發病率較孩低,但患上腫瘤的概率卻比孩高,因此這些男孩是最需要及時治療的。
環境污染也對早產生影響。一項研究發現,從發展中國家移民到比利時、瑞典和荷蘭的孩子中,早的比例非常高。這些移民兒早的患病率相比當地兒高出80倍,研究人員認為這與農藥的使用有關。一些農藥在西方國家已經被停止使用,但在發展中國家仍然大量使用。這些農藥會排放到自然界,并在一定程度降解后有類似雌激素的活,為環境分泌干擾。污染的水源和土壤中的植、魚蝦等都會帶有這種質,當人們攝后,會干擾人自的激素分泌。一項研究證實,環境分泌干擾的污染水平與兒生和骨骼的病變程度呈顯著正相關,說明這是兒早的致病因素之一。目前,水產品中環境分泌干擾的濃度至比三四十年前上升了10倍,攝食污染較嚴重的江、河、湖泊及近海水域中捕撈出來的水產品是人污染的重要途徑。因此,兒應盡量避免食用這些水域中的水產品,而深海產品相對較安全。
早對患兒的心有很大的危害。突如其來的早會嚴重干擾孩子的生長發育,導致他們年后材普遍矮小,給他們的生活投下了影。但大多數患兒的發育與心理發育是平衡的,不會產生過大的問題。然而,數孩子可能由于自己的形和外表與周圍的小伙伴不同,過早地背負起沉重的思想包袱,導致自卑、恐懼和不安的心理負擔。此外,早的孩子更容易到侵害或產生早,因此家長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