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省人民醫院的馮穎青等利用China PEACE百萬人群項目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中國南方人群中,心衰的風險較低,但心衰導致的心管死亡風險明顯高于男。該研究納了廣東省8個地點的10萬余名35~75歲的年人,這些人群在組時沒有心衰癥狀,平均年齡為54.3歲,其中60.5%為。最常見的合并癥是高(22.7%),其次是糖尿病(7.6%)和脂異常(5.6%)。在中位隨訪3.52年的期間,有1588人因心衰住院,發生率為4.62/千人年,其中男分別為6.37/千人年和3.49/千人年。的心衰住院風險明顯低于男(HR=0.69)。在校正各種潛在混雜因素后,的心衰風險較男增加了31%。傾向評分匹配隊列和所有亞組分析得出了一致的結果。然而,在中,因心衰導致的心管死亡比例明顯高于男(24.2% vs. 16.5%),但二者因心衰導致的全因死亡比例相當(15.3% vs. 14.7%)。研究還發現,男的心衰危險因素存在顯著差異。年齡較大、腰圍較和甘油三酯較高對心衰發生的影響大于對男的影響。此外,農村居民、家庭年收較低和合并中風也與心衰風險更高有關。研究者指出,這項研究表明應該采取針對不同別的心衰預防和管理策略。了解心衰危險因素和心衰相關死亡風險的別差異,對于促進心管健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

首先,大多數傳統的危險因素與男的心衰風險均有顯著關聯,包括收較高、脈搏較快、腰圍增、高、糖尿病、慢阻肺、空腹糖較高等,強調從人群水平上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早期干預對于預防心衰有重要意義。

其次,迫切需要采取行來促進老年的心管健康,因為老年不僅心衰發生率更高,而且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更差。

第三,與男相比,大多數可調節危險因素對心衰住院風險有不良影響,因此基層醫師應更加重視改善常見和傳統危險因素的管理。

第四,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農村居民、家庭年收較低)與管健康的關聯比與男的關聯更強。然而,別不平等始終存在,的社會經濟地位往往較低,導致心管病管理不足以及對心管危險因素認識不足,最終導致預后不良。因此,改善的社會經濟地位可能是促進管健康的潛在方法和極其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