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后肝化失代償期的典型案例及中醫專業分析

劉某,男,52歲,于2022年8月23日首次就診。中醫診斷結果顯示,他患有脾腎虛寒并伴有瘀型的脅痛。西醫診斷結果顯示:1.丙肝后肝化失代償期;2.膽囊息;3.肝囊腫。患者主訴為持續低熱一個月,并且在過去一周癥狀加重。

據病史,患者平時喜歡食用寒涼的食,并且半年前因喝冰鎮啤酒導致胃痛,癥狀無法緩解,隨后出現嘔吐,嘔吐為紅。他前往醫院就診,被診斷為“上消化道出型丙型肝炎后肝化”,住院10天后癥狀有所改善。一個月前,患者開始出現持續低熱、全發黃等癥狀,病逐漸加重,最終來到我就診。

目前,患者的癥狀包括低熱、面晦暗、黃疸、全、胃腹脹滿伴有反酸噯氣、適中的形、足面浮腫、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不振、夜尿頻多、小便短、大便頑固不化且較淡。舌胖大,邊緣有齒印,舌苔白膩,脈搏沉細無力。輔助檢查顯示:腹部彩超顯示肝化聲像、膽囊炎增厚、膽囊息樣病變、脾大、門靜脈和脾靜脈增寬、盆腔積、肝臟多發小囊腫;生化檢查結果顯示:ALT 430U/L,AST 320UL,TBIL 65umol/L,總白蛋白 65g/L,前白蛋白 28g/L;3PT 14.1s;常規結果顯示:白細胞計數 2.41X10^9/L,淋細胞計數 0.767X10^9/L,小板計數 40.5X10^9/L;腫瘤標記 CA-199 46.28U/mL;HCV-RNA定量測定結果顯示:568X10^6IU/mL。

據辨證分析,患者長期恣意食用生冷食,導致脾損,脾虛寒生,阻滯中焦,影響肝膽功能,導致膽不能正常排泄而外溢至,引起黃疸、面晦暗、黃眼珠等癥狀。正如《類證治裁·黃痘》所說:“黃系脾臟寒不運,與膽,外漬,則發而為黃。”此外,長期水邪停留,腎損,無法溫養脾,導致脾腎氣同時損,虛寒生,水潴留。患者表現為大便不形,足面浮腫,腹部脹滿。脾主四肢,脾虛無法溫煦,導致全畏寒、四肢發涼。舌胖大、邊緣有齒印,是脾虛的舌象,脈搏沉細無力是虛證的表現。

針對患者的病,治療方法為溫補脾腎、化利膽。方藥組為附子15克、干姜20克、積實15克、桂20克、柴胡15克、焦20克、茯苓20克、焦山楂15克、炒麥芽15克、焦神曲10克、大腹皮20克、半枝蓮20克、炙鱉甲15克、厚樸15克、茵陳蒿25克、黨參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共煎15劑,每日1劑,分早晚服用,每次300毫升。

二次就診時,患者服藥后腹圍減小,每日尿量為1600-2000毫升,溫降下,全澤正常,但眼珠仍有黃染,無肝區疼痛,大便每日2次,脾胃之氣仍較弱。方中加山藥20克、陳皮15克、金20克,炒麥芽減至10克。

三次就診時,患者眼珠澤正常,全無瘙,停用茵陳蒿;食尚可,腹部不再脹滿,原方去掉大腹皮;盡管黃疸消退,但丙型肝炎病毒仍有復制,加板藍25克。

四次就診時,患者手足溫暖,沒有畏寒癥狀,去掉附子;腹水消失,不宜過度利尿消腫,去掉半枝蓮;方中加白芍20克,以發揮其養肝的功效。

復查結果顯示:總膽紅素為10pmol/L,轉氨酶正常,總蛋白為70g/L,白蛋白為45g/L,病毒復制無異常。隨訪一年,患者病穩定,未出現明顯不適。建議患者多休息,調節緒,避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