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活化瘀法:破除阻塞,促進循環

當瘀阻塞于心脈,導致絡脈不通暢時,就會出現部刺痛的癥狀,且疼痛位置固定不移。因為,夜間的氣加重了這種痛。伴隨癥狀包括悶心悸,時有發作時有停止,持續時間長久不愈,有時還伴有眩暈。舌質呈紫黯或有瘀斑,脈搏沉或弦等。治療方法應該以活化瘀,理氣止痛為主。方劑使用金鈴子散和失笑散的組合,分包括生黃、五靈脂、川楝子、延胡索、紅花、赤芍、川芎等。失笑散活止痛,金鈴子散平肝理氣活,兩者合用則能同時治療心肝問題。紅花、赤芍、川芎都有活理氣的功效,從而使得肝氣平穩,心痛得以緩解。對于氣郁滯、心肺功能閉塞、痛脹滿、舌紫黯、脈搏沉的患者,可以使用顛倒木金散小方來疏通氣機、活止痛。該方劑由木香和郁金組。木香負責治療氣機問題,郁金則負責治療問題。據患者的氣癥狀,可以調整兩者的劑量,因此被稱為“顛倒木金散”。對于氣郁痛的患者,應增加木香的用量;對于郁痛的患者,應增加郁金的用量,如果患者虛,可以加人參增強療效。劉老在臨床上經常使用這個方劑與小柴胡湯一起治療氣虛和虛引起的痛,效果良好。此外,對于因瘀阻塞而引起的悶心痛等癥狀,劉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現代醫學只知道“心主脈”,“諸脈系于心”,在心管瘀塞和心的治療中只關注心管系統。然而,他指出心的生理特點是以氣為先,而不是以脈為先。《素問·六節臟象論》中有一段話:“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為中之太,通于夏氣。”這段話表明心是生命的本,主宰著神明的變化。心有強大的氣。因為心屬于火臟,位于部,而部就像天空一樣充足,所以心被稱為“中之太”。心主氣,是先決條件,而心主脈、心主神志等功能必須建立在心的監管下才能實現。只有氣充足,氣才能得以滋養,從而完主宰脈等作用。因此,劉老認為活化瘀并非治療心臟病的本法則,他更擅長在苓桂劑主方的基礎上加化瘀的藥來治療。他創制了苓桂茜紅湯、苓桂三參湯等方劑,以苓桂甘湯為基礎。五、開郁行氣法:疏通氣機,緩解痹心痛。當志郁結,氣滯于上焦,氣無法展開,脈不暢時,就會出現痹心痛的癥狀。癥狀包括心部脹滿、痛陣陣,疼痛沒有固定的位置,喜歡嘆息,緒不暢時容易發和加劇癥狀,同時還伴有脘腹脹滿、打嗝、放屁可以緩解,舌苔薄或白膩,脈搏細弦等。治療方法應該是疏通氣機,緩解郁結,方劑使用越鞠湯,分包括香附、神曲、蒼、山梔、川芎等。同時,肝膽的疏利對于心的運布和心脈的通暢有幫助。如果肝膽失去疏利功能,有可能影響心臟,導致心郁,心脈遲。治療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疏利肝膽。劉老在臨床上更擅長將兩個方劑合并使用,即小柴胡湯和越鞠湯結合,形“柴越合方”。小柴胡湯疏利肝膽,善治兩脅苦滿,側重于“橫”;越鞠湯通氣緩胃,善治悶痛,側重于“縱”。兩個方劑結合,相互支持,使肝膽和胃得到舒緩,解除郁結,疏通三焦的阻塞,對于治療肝膽氣郁、六腑疏泄不暢、新陳代謝凝結引起的痹心痛等癥狀非常理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