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疼痛常與足三經有切關系,特別是與寒有關。這種疼痛通常是由于長時間坐臥在的環境中引起的,疼痛時伴有寒冷、沉重的覺,有時還會出現輕微的足脛浮腫。一般可以使用三痹湯進行治療,方藥包括人參、黃芪、當歸、地、川芎、白芍、桂、細辛、獨活、防風、秦艽、杜仲、續斷、牛膝、茯苓、甘草、姜、棗。對于寒重的況,可以使用千金烏頭湯,方藥包括烏頭、附子、桂、蜀椒、細辛、獨活、防風、干姜、秦艽、當歸、白芍、茯苓、甘草、紅棗。對于重的況,可以使用薏苡仁湯,方藥包括苡仁、蒼、麻黃、桂枝、當歸、白芍、甘草、生姜。

治療下肢疼痛同樣需要調和氣,但在下肢方面應重點關注肝腎的調理。因此,方藥常常包括附子、桂等溫,以及杜仲、續斷、牛膝等強筋骨的藥。如果熱下注,還需要加一些清熱的藥,如蒼、黃柏、知母等。這些藥的選擇需要況來確定。

需要注意的是,治療四肢疼痛時需要區別上下肢的用藥。例如,姜黃、秦艽、桑枝、羌活、防風、桂枝、威靈仙等常用于上肢,而續斷、牛膝、木瓜、獨活、防己、蠶沙、烏頭等常用于下肢。當然,也有一些通用的藥,如海風藤、絡石藤、瓜絡以及藥小活絡丹等,并不限于上肢或下肢。

上下肢的疼痛不等于全痛,全痛通常見于傷寒、傷毒證,治療方法與通經和絡的治療方法不同。下肢疼痛往往是由于肝腎虛弱引起的。我曾治療一名男患者的下肢疼痛,伴有麻木和寒涼,他曾經嘗試了通經活絡的治療方法和針灸,但一年多來沒有效果,而且在夏季癥狀也沒有減輕。經脈脈象診發現脈息沉細無力,同時伴有腰脊酸困和頻繁小便,舌苔薄白,舌尖紅。診斷結果是肝和腎兩虧,無法滋養筋骨。我改用虎潛丸進行治療(方藥包括地、板、白芍、鎖、虎骨、牛膝、當歸、干姜、黃柏、知母、陳皮、羊),并配合淡鹽湯進行服用。一個月后,病逐漸好轉。另外,我還治療了一名下肢疼痛患者,他在夜間到足脛熱,睡覺時常常想把腳出被子外面,之前嘗試過風理和針藥聯合治療,但沒有效果。據脈象細數和尿黃赤,我診斷為熱下注,給予了生地、黃柏、知母、牛膝、草薢、蠶砂、木防己、五加皮、赤苓的方藥治療,經過十劑的治療逐漸康復。

四肢疼痛通常是游走無定的,并且特別表現在關節紅腫劇痛,甚至手指屈不利,這是“歷節風”證候的表現之一,屬于行痹證的一種。我使用了桂枝、赤芍、秦艽、知母、桑枝、忍冬藤、威靈仙的方藥,并據病添加了石膏和防風等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我還治療了一名心悸、心慌、悶刺痛的患者,據診斷結果是心氣不足,采用了養心、通心的劑量,癥狀得到了改善。這種況下,手臂酸痛也可能出現,據《經》的描述稱之為“臂厥”,但患者只在手臂側肘腕之間有一條線狀的疼痛,這是非常罕見的況。我在藥方中加了大活絡丹,每天服用半顆,服用六顆后疼痛逐漸消失。大活絡丹的藥味復雜,主要是調養氣,通利經脈,其中冰、麝等藥更能竄走空竅絡道。最后,我還治療了一名四肢關節疼痛的患者,之前使用了許多風但沒有效果,手腕骨節也逐漸變形。我認為需要滋養,活絡經脈,一方面使用四湯加味,另一方面服用大活絡丹。服用大活絡丹后半小時,患者覺四肢有氣上下竄,一小時后逐漸安定。連續服用半個月,每次都有類似的效果。為了觀察治療效果,我改用了小活絡丹,疼痛癥狀沒有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