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寒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人氣不足,導致寒盛于下,虛火上浮。這種況下,不制,虛火就會上浮于面部,導致咽紅腫疼痛、生瘡長痘等癥狀的出現。同時,人也會表現出很多寒癥狀,如舌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

《本草新編》中提到:“人有二火,一君火,一相火。君火藏于心,相火藏于腎。若君火旺,則相火下安于腎,君火衰,則相火上居于心。君火之衰,非心故,仍腎之故也。腎氣于心,則君火旺,腎氣離于心,則君火衰。”這段話很好地解釋了心腎的關系。可以把腎看作燈油,心則是燈焰。如果燈油不足,燈焰的亮度會減弱。如果燈焰暗淡,就會“索取”下部的能量,讓自己的亮度提高。這就是“君火旺,則相火下安于腎,君火衰,則相火上居于心”的意思。

上焦熱,下焦寒;下焦熱,上焦寒。如果想讓上焦的熱變得清涼,必須讓下焦的寒重為溫暖。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下焦寒,而上焦自熱”的質。他們經常反復出現口腔潰瘍、舌瘡、失眠、慢咽炎等問題。腰以下的部位常常覺冰涼,比常人更怕冷。在飲食方面,他們對溫熱的食更舒服,而對涼的食覺不適。嚴重的況下,他們甚至不敢喝熱飲,也無法涼飲。因為一旦吃熱的東西,就會上火;一吃涼的東西,就會傷害下部的氣。男往往會有夜尿頻繁的況,這是腎虛的表現,說明氣化功能不佳。則可能出現宮寒的況,例如月經期間經紫暗夾雜塊、痛經,小腹部位有冷的覺,冬天睡覺時腳還會到冷。為了確認上熱下寒的況,可以觀察舌苔。如果舌尖發紅,舌發白,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上熱下寒的況存在。舌紅表示有熱的表現,而舌會有明顯的白膩苔,提醒我們要注意(脾)腎有寒。有時舌上還可能有齒痕出現。

總之,上熱下寒是由腎虛引起的一種不適的表現。了解這一概念,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調理,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