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經方學堂:治病的方》中有一方被稱為“三仁湯”,其中的首藥是苦杏仁。所謂“三仁”是指苦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這三種種仁藥味的簡稱,因此得名為三仁湯。然而,三仁湯的組方并不只有三味藥,實際上是由八味藥組的。三仁湯最早出自清朝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用于治療蘊、三焦不利和溫初起等病癥,可以說是這些疾病的鼻祖方。吳鞠通認為,通過治療溫,可以宣化暢中,清熱利,使氣化行暢,郁得以開解,去則熱無所依,疾病即可痊愈。

三仁湯的組是杏仁15克,正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葉6克,厚樸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煎服時使用甘瀾水煮煎,煮取三碗,每次服用一碗,每日服用三次。

“三焦”是中醫學中一個特有的名詞,是指人“五臟六腑”中六腑之一。正如張景岳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包羅諸臟,一腔之大腑也。”作為六腑之一,三焦可以使各個臟腑間相互協調,同心同德地為服務。現代人常見的許多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機叢雜,虛實互現,多臟累”,而這其實就是“三焦不通”所帶來的問題。三焦不通是現代人常見病、慢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

上焦不通會導致經絡淤堵,氣凝滯,出現上火、高、高脂、風骨病、頸椎病等癥狀。中焦不通會導致腰勞損、腰部酸痛、椎間盤突出、產后風寒腰、老胃腸、便等癥狀。下焦不通則會導致肝腎功能阻,出現腎虛、更年期綜合癥、婦科炎癥等各種婦科雜癥。

而三仁湯作為一種平淡而神奇的方劑,可以通暢三焦,是治療這些疾病的良方。三仁湯的思路是從上中下三焦出發,通過宣發水,促進水往外排泄。據《經》的描述:“三焦者,決,水道出焉。”可以看出三焦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因此,三仁湯不僅可以清利三焦熱,還可以很好地宣暢三焦氣機,使邪氣外出。《中藏經》也說:“三焦通則外左右上下皆通也。”有一位名醫張立中老先生在廣東,他擅長調外理,他指出在南方,腹部氣堵塞引起的腰痛,通常可以使用三仁湯來宣暢上中下三焦氣機,經常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仁湯的主要分中,杏仁有苦辛味,可以宣利上焦肺氣,促進肺氣宣發,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有促進排尿的作用;白蔻仁有芳香化、行氣、調中的功效;生薏苡仁味甘淡,可以滲利下焦熱,健脾。三仁合用,可以宣上、暢中、滲下,有清利熱、宣暢三焦氣機的功效。其他輔助藥如半夏、厚樸、石、竹葉、通草等,甘寒淡滲,可以利清熱。

三仁湯可以分別作用于上、中、下三焦,通過協同作用,可以宣上、暢中、滲下,使熱之邪從三焦分散,寓啟上閘,開啟支河,引導水下行,從而使氣暢行,脾功能恢復健康,三焦通暢,各種病癥自然消除。徐大椿曾說:“治療病不需要使用干燥熱的藥,而是要使用芳香淡滲的藥,來疏通肺氣并調理膀胱,這是一個良好的方法”。

2012年春天,42歲的嚴某發燒不退,經過各種檢查都未找到病因。經過18天的發燒,家屬請中醫參與治療。患者的面晦黃,全困痛,但能忍,舌質紅苔薄黃稍膩,脈細濡數,大便不暢,小便淺黃。每天下午3點左右開始發燒,溫在39℃上下,至第二天黎明前后汗出(4〜5點)發熱漸退,上午稍好,下午又發燒依舊,納呆,但能食,口不甚據中醫的溫證特點,熱外兼脾胃滯,邪纏綿,并且患者經常輸治療,導致加重,病退緩慢。中醫可以考慮“腸傷寒”,但在住院治療時,首先需要全面查明病因,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結合中醫的辨證施治,對患者更有利。該患者被開了三仁湯加黃芩、豬苓、茯苓皮、腹、常山、草果仁等的方,服用了三劑,發熱退,病全愈。后來又復診兩次,以健脾、利、益氣、養方治療善后,并告知康復。

三仁湯不僅可以宣上、暢中、滲下,對整個都有作用。只要存在滯,都可以針對癥狀進行治療,包括筋骨關節的問題。對于單純的風寒合并痹癥,常常采用祛風、祛、驅寒的方劑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對于既有熱,又有風寒錯雜的況,常常力不從心。可以借鑒《溫病條辨》中的“暑痹者,加減木防己湯主之”,在三仁湯的基礎上加漢防己、姜黃、海桐皮等藥,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對于關節痛患者張某,經過多次西藥治療后仍未緩解,使用了三仁湯加漢防己、姜黃、海桐皮等治療,病得到了好轉。對于尿酸增高引起的痛風病患者,常常使用三仁湯加漢防己、姜黃、海桐皮,再加川木瓜、車前子等藥治療,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對于肩周炎患者,包括五十肩和頸椎病患者,常常經過針灸、推拿、理療等治療后仍然無效,可以使用三仁湯加漢防己、姜黃、海桐皮等藥治療,療效顯著。因此,對于虛、氣滯,同時存在邪的病癥,三仁湯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三仁湯還可以用于治療皮疾病,通過通暢三焦來表,將邪驅散。例如,面部疣狀增多,西醫認為是“病毒寄生”,而中醫認為這是邪滯留于皮所致。在三仁湯中可以加薏苡仁、廣三七等藥,服用10劑以上即可見到顯著效果。白癜風是一種皮疾病,皮上出現白痱疹樣顆粒,晶瑩亮,含漿,常伴有外發熱等癥狀。現在兒常見的“手足口病”也屬于熱病邪范疇,治療方法類似,可以使用三仁湯加板藍、連翹、二花、魚腥草等藥治療,效果較快。對于急發作的病癥,現代的“消炎”藥、中醫的“清火敗毒”方法或民間的“清熱”驗方都可以取得效果。然而,對于反復發作、纏綿不愈的慢病癥,常常讓人到困擾。對于那些長期服用消炎藥、維生素B2、鋅劑、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藥,病好轉或不好轉,幾天后再次發病的患者,中醫常常會使用大劑量清熱藥,如果效果不顯著,再改用扶正法,有時會使用天王補心丹、知柏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玉煎、大補丸等藥,但效果時好時壞,讓醫患雙方都到困。在這種況下,可以考慮使用三仁湯作為一種新的治療途徑。因為慢口瘡的辨證既不是單一的臟腑經絡辨證,也不是實證或虛證,其中最難以迅速解決的問題就是邪。雖然舌頭是心之苗,但脾主治口,脾主。在臨床上遇到寒熱錯雜,虛實難辨的況時,常常從邪的角度考慮,找出三仁湯的主要癥狀。如果偏熱,可以加玄參、丹皮、生地;如果熱夾虛,可以加胡連、當歸、甘草;如果是偏風熱(過敏)的況,可以加薄荷、白鮮皮、蟬蛻等藥

總之,三仁湯是一種通暢三焦、治療溫病的良方。它可以通過清利熱、宣暢三焦氣機的作用,對各種相關病癥產生良好效果。無論是治療熱病邪、關節痛、痛風、皮疾病,還是其他相關病癥,三仁湯都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