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中,我們討論了疾病的“因”,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中醫將疾病發生的原因歸納為外因、因和不外因三個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炸,心智充斥,相比古人,現代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復雜化。伴隨而來的生存力與日俱增,與緒相關的因致病也越來越嚴重,人類似乎已經到了“進化中的退化”。本期,我們將詳細討論因中的七,以及七是如何致病,又如何進行治療。

中醫認為,七即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的七種志活,是人們對于外界各種刺激所引起的不同心理狀態。七是由五臟的生理活產生的,所以將七稱為五志,分別屬于五臟,即喜屬于心志,思屬于脾志,怒屬于肝志,恐屬于腎志,悲屬于肺志。人的志活以五臟氣為質基礎,但志的異常變化也會引起五臟功能的失調。

志的異常變化可以直接影響臟腑的氣機,導致氣滯不行、氣機紊,或者氣機升降反作。志對臟腑氣機失常的基本規律是:怒對應肝臟,怒傷肝;喜對應心臟,喜傷心;思對應脾臟,思傷脾;悲對應肺臟,悲傷肺;恐對應腎臟,恐傷腎。發怒會使人的氣逆行,可能導致高、腦溢、猝死等疾病。肩頸板、酸痛通常是憤怒積所致。過度的喜悅會使人心氣渙散而神失常。過度的思慮會造氣機郁結,表現為不飲食、神疲乏、昏昏睡。長期的悲傷會導致正氣消減而弱多病。極度恐懼、害怕時會導致大小便失。長期的恐懼緒易導致腎虛、腎炎和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

志致病的主要條件與志刺激的質、強度和持續時間有關。不同的志刺激有不同的致病。一般來說,喜悅較致病,而驚恐致病最迅速,憤怒致病較重,憂思致病較緩慢。怒、恐、驚、喜主要是由于刺激量過大而致病;憂、悲主要是由于刺激時間長而致病;思致病則主要是刺激量和刺激時間并重。此外,個反應的差異也與致病有關。每個人的人格質、意志勇怯、思想修養的差異以及別、年齡等的不同,都會導致個志致病易發、耐、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

歷代醫家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表明,緒與疾病之間存在直接的對應關系。通過調節人的志,可以治療相應的疾病,而且志療法常常能夠取得比藥治療更好的療效。所以常說:“心病還須心藥治”,“治病先治心”。巧用志療法來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紹幾種實用的志療法:

一種志療法是以,即通過采用另一種志活來戰勝、控制因某種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例如,通過激怒來解除憂愁,或通過悲傷來克制過度的喜悅。這種方法可以治療相應的疾病,例如憂愁可以導致肺氣郁滯,而突然的憤怒可以使緒激、氣上行、氣機通暢。

另一種志療法是移療法,即通過轉移病人的興趣好,滿足其心理需求來進行治療。例如,通過與病人談論其好的話題,吸引其注意力,轉移其對疾病的關注,從而促使疾病康復。

還有一種志療法是順療法,即順從病人的意愿和緒,滿足其心的需求。這種方法通過滿足病人的生理或心理需求來進行治療。例如,滿足病人對或其他生活需求的,從而使其心愉快,有益于健康。

中醫的志療法非常巧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察和領會。無論是以、移還是順,我們首先需要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緒是如何產生和變化的,以便能夠從容應對。最后,我推薦大家使用微信搜索【腦悅康】緒基因測評小工,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緒,從而在未病先防的基礎上,及時采取干預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