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生分的急診經歷及對疫的思考

昨天晚上11:30,我接到了一個老鄰居的電話,他告訴我他93歲的母親發高燒了,詢問我應該怎麼辦。雖然我很久沒有見過這位老太太了,但對的記憶仍然猶新。聽到生病了,我自然很關心。據說老人已經染新冠病毒9天了,癥狀較輕,只有咳嗽,偶爾吃一些止咳藥。然而,最近兩天老太太開始咳嗽并且咳痰越來越多,家人開始給吃抗生素。出乎意料的是,昨天突然發高燒(38.8攝氏度),家人擔心93歲的老人不了這麼高的熱,所以打電話求助于我。老太太雖然高燒但反應有些淡漠,除了有點心慌外沒有其他不適。由于家里的老人都年紀大且有慢病,早就備好了制氧機和氧飽和度手指夾,所以我通過電話遙控建議他們先給老太太退熱并吸上氧氣,記錄吸氧前后的氧濃度。30分鐘后他們給我打來電話,老太太正在出大汗,氧濃度上下波,從原來的93%迅速下降到85%,但沒有出現急促的呼吸反應。由于氧的下降對于93歲的老人來說總是不安全的,所以我建議他們立即去醫院進行片檢查。我趕到醫院協助他們就診。

按照就診程序,首先要到發熱門診,此時老太太服退熱藥后溫已從38.8攝氏度降至37.4攝氏度,但CT掃描需要2個小時。在等候CT的同時,老太太進行了急診復查氧和。急診室里人來人往,一眼去都是老年人躺在診床上,門外寒風呼呼地吹著,屋空氣污濁。醫生和護士在病人中穿梭,我作為一名心科醫生為我的同行們到心疼,他們都是剛剛康復的年輕醫生和護士,其中一些人家中還有生病的老人和孩子,但醫務人員的責任驅使著他們不得不在危險環境中工作,即使在生命至上的時刻,他們也必須而出。這次急診經歷讓我記錄下了一位發熱急診患者的就診過程,至需要3個小時的時間,除了氧和的檢查外,CT檢查還需要2個小時,所以整個就診時間還是相當長的。如果是危重病例,這段時間將會對危重救治產生影響。當然,經驗富的分診護士非常厲害,他能準確地判斷哪些患者需要急救治,并立即呼搶救的醫生。而對于一般的急診患者,他會將他們分診給不同的醫生。

老太太的CT結果顯示,肺部有散在炎癥,還好沒有發展嚴重的肺炎。隨著退燒,氧飽和度也恢復了。但由于老年人年齡較大,還有糖尿病和高等慢病,醫生建議留觀一晚,在一整夜的吸氧和消炎治療后,第二天溫恢復正常,才回到家中。這次急診經歷讓我有幾點思考:第一,對于僅有高燒而不太危重的患者來說,確實沒有必要去急診。因為急診醫療環境相對較差,看病等候時間較長。而且現在正于寒冷階段,作為發熱患者需要進行檢查,來回奔走勢必會在診室外穿梭,熱與冷的替會加重病。同時,這也會增加染的機會,并且會占衛生醫療資源。那麼如何判斷病是否危重呢?在高燒及之后的幾天里,如果呼吸急促、氣短,呼吸頻率超過每分鐘30次,家庭有條件的話可以測量氧飽和度,如果低于90%則需要急救治。第二,高熱是染后機的一種反應,表明免疫細胞正在與病毒作戰,會釋放一些酸類質,導致全酸痛。這表明你的抵抗力還不錯,此時服用退熱止痛藥是對癥的,能夠改善癥狀。此外,多喝熱開水有助于發汗和排泄毒素。一般況下,高熱持續1-3天后會轉為低熱,這是自然過程,不必擔心,更沒有必要一高燒就去醫院,除非是危重病例的高齡老年人。第三,高熱時會出現溫升高和心率加快的特點,有些人會張,甚至會問是否需要服用一些減慢心率的藥。實際上,心率加快是高熱的反應,也可能與染后休息不好、張和焦慮有關。當高熱時心跳加快時,人的呼吸會更深大一些,一般人會自我調節好呼吸,不會缺氧。但是對于高齡老年人來說,他們的呼吸調節中樞較差,與年輕人不同,他們可能會出現一些“假象異常”。老太太就是這樣的況,高燒時氧下降,但退燒后氧就慢慢恢復了,這很可能是呼吸調節出現了問題,而不是肺炎的反應。但如果高熱持續不退,風險就會加大。對于已經患有肺炎的高齡老人來說,即使溫退下來了,氧也可能持續下降。通過肺部CT和持續的氧檢測來鑒別是否為重癥肺炎,所以急診中這些檢查是必須的。第四,盡管急診中老年人較多,但大多數染的老年人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都能夠恢復,1-2天就能出院,死亡的只是極數。目前正于第一波疫之下,確實有況比較嚴重、癥狀明顯的特點,很多人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經歷了這一切。而我們的老年人準備得更不充分,很多人沒有接種疫苗,許多人的子不在邊,還有許多人沒有備藥。疫放開之后,我們打了個措手不及,隨之出現了一些高齡老年人去世的消息,而一些也更多地宣傳一些重病、搶救和死亡等信息,使得人們到擔憂,甚至有一種恐懼。我想說的是,我們國家正在總結經驗和教訓,以生命至上的原則采取措施來維護大家的健康,我們更需要團結一致,需要正能量的宣傳。我們國家可以報道染人數和重病人數,但更應該報道每個城市在一段疫后,有多染者恢復了,有多人復工復產。城市地鐵運營量和人數的增加,說明一個城市從沉寂到蘇醒再到活躍的時期正在到來。我們需要正確引導,要有信心和勇氣戰勝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