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手腳麻木屬于氣上的病變,主要是因為氣不足和寒邪侵,導致氣虛弱,筋失于濡養。雖然補可以消除麻木,但關鍵在于如何補和怎麼補。首先,需要找到引起麻木本原因,才能對癥用藥。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醫案,讓大家會一下中醫的治療思路。一位42歲的患者,姓王,是一位水果攤主。每天早上5點半,新一批的水果會被送到的攤位上。三個月前的一天,王士早上起床時,覺手腳有輕微的麻木,握拳用力時還有刺痛。一開始以為是早上起得太早和天氣冷的原因,沒有太在意。但兩天后,麻木沒有改善,膝蓋和腰部開始酸痛起來,尤其是遇風遇寒時更加明顯。家人催促去看醫生,正好攤位對面有一家中醫館,就抱著試試的心態去看了一下。

醫生經過診察,發現患者自述手腳麻木明顯,腰膝酸,偶爾還有關節疼痛,尤其是遇風遇寒時更加明顯。平時口干口苦,覺心煩意,注意力無法集中。舌苔淡白,脈象細弱。醫師思考片刻,開出了柴胡、黃芩、清半夏、黨參、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棗的方劑,共開了10劑,效果非常顯著。患者服用了3劑后,手腳麻木得到了緩解。等服完10劑藥,之前的四肢麻木和關節酸覺完全消失。

這個案例中,患者手腳麻木和關節酸痛是氣不通的表現。同時伴隨口苦口干和緒不暢,說明肝郁氣滯。因此,在治療時不僅要行,還要疏肝理膽。醫師采用了柴胡湯和桂枝湯的組合。桂枝湯主要用來解發表、調和營衛,其中的桂枝和生姜通利水,行氣補中;芍藥和大棗養,補。柴胡湯主要用來疏肝解郁、和解。口苦口干、心煩意明顯是肝郁的表現,使用柴胡湯可以疏通氣機,調理氣,緩解四肢麻木。

因此,當遇到手腳麻木和關節酸痛的況時,可以考慮從肝膽不和的角度來思考,通過疏肝解郁來調理氣,這是一種不錯的思路。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疾病的治療都需要結合年齡、病程、癥狀等辨證用藥,不能簡單照搬經方使用,治療過程中也需要據好轉況調整組方。祝大家健康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