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手腕上的三個關鍵位,治療功效各異!

-

昨天我們提到關于人手腕背部的三個“”,點擊下方鏈接可以跳轉回顧一下。鏈接:【位】手腕上的三個“,名字類似,但主治大不同!今天要講的,是在手背對面,腕關節掌側,腕橫紋上的三個要,他們是生命的守門人——太淵、大陵、神門

這三個位同歸屬于手三經,既是“五輸-井、滎、輸、經、合”中的輸,也是原,“輸原同”,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地方。

太淵歸屬于手太肺經,位于腕前區,橈骨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腱尺側凹陷中。太淵的地位非同一般。它是肺經的原,也是肺經的輸,同時還是八脈的脈會,太淵在特定里占據著三個位置,是人非常重要的腧之一。太,大、極也;淵,深也。言其脈氣所大會,博大而深,故名太淵。中醫認為“肺主呼吸”、“肺朝百脈”,太淵作為肺經的原/輸、脈會,它是肺氣所發之,是脈、呼吸的主司要。太淵五行屬土,土能生金,因此太淵有強大的補肺益氣的功效,擅長補肺氣之虧損,又可滋肺之虧耗,用于治療久病弱,肺虛諸證;且能調氣、理通脈,助心脈搏,因此可用于治療心脈瘀阻的心痛心悸、無脈癥等。

簡便取:仰掌,當掌后第一橫紋上,用手有脈搏跳。按方法: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每次1~3分鐘,力度由輕到重,產生持續酸脹,以能耐為度,反復5~10次。艾灸建議:因位下有脈經過,因此艾灸量不宜大,可予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每日一次。

大陵位于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中,掌長腱與橈側腕屈腱之間。五臟六腑的疾病,皆可取之十二原。大陵為手厥心包經之輸,又為心包經之原有守心安神、寬和胃的作用。因此,大陵是治療心包經及心、脘腹部疾患常用之,治療心痛、心悸療效確切,同時也常用于治療神病的狂癇癥、神衰弱等。另外,輸主治重節痛,因此常配溪、外關、合谷等位治療腕關節痹痛,其效甚佳。

簡便取:翹起大拇指時,手腕部掌側橫紋上顯最明顯的兩條大筋之間凹陷的位置即大陵。按方法:用拇指尖端按大陵,按而之,然后屈右手腕關節,應以能耐為度。持續20~30秒,每次按5~10分鐘,每日1~2次。艾灸建議:艾炷灸3~5壯,或用艾條溫和灸5~10分鐘,每日一次。

神門歸屬手心經,在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腱的橈側緣。神指心神,門即門戶,心藏神,此為手經的輸,為心氣出之門戶。神門主脈、主神明,能夠調節心氣功能,開心氣之郁結,有鎮靜安神、寧心通絡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恐、悸、呆、癡、健忘、狂癇等神識不清諸癥。日常生活中,神門也是常用的保健位。如果出現暈車癥狀,不妨按按神門,它可以幫助將過多補到腸胃,腸胃安定,氣充足,暈車癥狀也就自然消失了;晚上經常睡不好,容易失眠的人,不妨試試睡前點按“神門”,可以增加困意,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

簡便取:微握掌,另手四指握住手腕,屈拇指,指甲尖所到凹陷即是神門。按方法:用手指按神門,不需要太大的力氣,有輕微酸脹的覺為宜。艾灸方法: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1~3壯。

如果你想學習中醫,如果你對針灸、推拿有興趣,如果你想改善自己與家人的健康,請繼續關注我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