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芬·柯維的名言中,認知被比喻為心靈的鏡頭,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詮釋。電視劇《狗剩快跑》中的故事,展現了楊三這個角在經歷一系列事件后,認知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從最初的唯利是圖,到最終的投抗日,楊三經歷了共鳴、親實踐和觀念更新的過程,最終改變了自己的認知。

楊三從小就是出了名的混小子,長大后了老王集的所長,手里有些權力,經常做一些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事。孬孩出低微,為了日后能站穩腳跟,就攀上了楊三,了楊三的跟班。楊三對孬孩也非常信任,孬孩的建議也經常被楊三采納。

楊三一直喜歡杏兒,而為了能娶到杏兒,就聽了孬孩的建議,威脅把杏兒的弟弟王送去當兵。而后,狗剩代替王去當了兵,幾經周折后,狗剩了新四軍,而楊三和杏兒的婚事還是沒有著落。日本人到老王集駐扎,楊三為了從日本人那里得好,對日本人鞍前馬后的,慢慢地楊三到了日本人的賞識,日本人讓楊三組織立了保安隊,楊三了保安隊大隊長。

孬孩決定不再抱楊三的大,而是換著直接去抱日本人的大。孬孩暗中向日本人匯報了狗剩回村的況。日本人得知狗剩這個新四軍回村的況后,立刻召集人馬四搜尋。孬孩住了路上的王,向王打聽狗剩的租住地,讓王帶路。智力不正常的王惹怒了日本人,被日本人槍殺了,想找日本人理論的杏兒也一同被槍殺了。

楊三目睹日本人槍殺了杏兒,心悲痛加。當晚,楊三就找到狗剩,決定和狗剩抗日。楊三能改變以往的認知,從唯利是圖轉變為人道義,最主要的就是杏兒枉死這件事的刺激,這件事引發了楊三的共鳴,他會到了日本人對老百姓的欺和迫害是多麼深惡痛絕。

楊三最終明白了為何有那麼多人沒有錢賺,還積極抗日了,其中飽含著國恨家仇。楊三明白了,只要有日本人在,就不可能有安居樂業的好日子,哪怕日本人出錢讓他辦事,這也不是什麼好日子,一切都是暫時的得利,當沒有利用價值時,就會被日本人丟棄和殺害。

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是一個復雜且深度的心理過程,涉及到觀念的更新和思維模式的調整,親實踐和經歷,比任何說服話語都有用,在現實中能到與原有認知不符的結果,從而促使重新思考,改變認知。楊三的故事告訴我們,共鳴和親經歷是認知轉變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