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將施行的《上海市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提出了“明廚亮灶”條款,鼓勵網食品經營者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去年,上海建了1000家餐飲食品“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店。然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餐飲商戶和外賣平臺的后廚直播卻存在問題。

“互聯網+明廚亮灶”本意是讓食品加工的各個環節“明可見”,可以倒餐飲商戶加強自我約束,最大限度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項群眾認可的好舉措。然而,一些商戶或外賣平臺對“互聯網+明廚亮灶”搞“違”。有的把相關頁面“深藏閨閣”,要找到頗費周折;有的“后廚直播”標識雖然易找,但點擊之后跳出的頁面顯示網絡錯誤;有的雖然能直播,但攝像頭被過手腳,消費者看不到后廚直播或者“看了個寂寞”……這些行為削弱了“互聯網+明廚亮灶”的作用,令人憾。

“互聯網+明廚亮灶”被“工減料”,背后的原因并不復雜。有的是商戶底氣不足,自后廚不整潔,“心中有鬼”所以不敢讓直播的攝像頭運行起來。有的則是力不足,雖然后廚衛生等搞得不錯,但認為“互聯網+明廚亮灶”給自帶不來多,便支應糊弄了事。此外,相關部門在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時,過于追求表面上的覆蓋率,而忽視后續的監管,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舌尖上的安全”容不得半點含糊,“互聯網+明廚亮灶”不能打折扣。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大監管力度,定期、不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督促倒餐飲商戶或外賣平臺把“互聯網+明廚亮灶”實打實落地。另一方面,不妨對“互聯網+明廚亮灶”落實到位的優質商戶進行宣傳推介,并在相關平臺上給予店面加注標簽、流量加持等鼓勵措施,讓他們“嘗到甜頭”,形激勵示范效應。各方應共同努力,確保“互聯網+明廚亮灶”不打折扣。只有這樣,食品安全的防護網才能越織越,消費者才能吃得更放心、更安心。(許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