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是一本有深遠影響的中醫經典,被稱為“醫算岐”之奇書。它的理論系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階段,而在商周時期達到了期。《傷寒論》的前是伊尹湯經,張仲景只是《傷寒論》的傳承者。醫算岐可以被認為是打開《傷寒論》的金鑰匙,它是一種未病先防的醫學思想。只有在懂得醫算岐的醫者手中,這種思想才能變現實。而醫者的最高水平則是能夠達到“無盤化境”。中醫的深邃發展深深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古人通過觀察天文現象,特別是地球上的位置來觀察天,并標記太和月亮沿黃道的運。每年太和月亮會合十二次,這與天干地支、十二宮、二十八星宿存在切關系。與此同時,人也被劃分為十二宮,其中疾病只是十二宮中的一個。《經》認為保養生命應當效法自然,與天人相應,遵循之道,以及數之法。漢代醫學家張仲景深諳醫算岐,在《傷寒雜病論》中設有青龍湯、白虎湯、朱雀湯、玄武湯等方劑,這些方劑包羅萬象,既有易經方,又有天文算法。可見醫學與易學同源的重要,而河八卦象數學說就是《傷寒論》中的明珠。如果中醫人能回到史前文明階段,去探索中醫藥學文化之,或許有一天能輕松地打開《傷寒論》這扇閉的大門。但不要忘記,只有通天文地理和人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還原《傷寒雜病論》這部“醫算岐”之奇書。可以說,《傷寒雜病論》是萬代醫家的規范,也是保護生命的重要法則。我國的中醫人一直在努力探索其理論,正如《經》所說:“東方屬肝,肝屬木,青龍主東方,麻黃為主;西方屬肺,肺屬金,白虎主西方,附子為主;北方屬腎,腎屬水,玄武主北方,⿇黃為主;南方屬心,心屬火,朱雀主南方,⼦黃為主。”這段話直接表達了麻黃和附子的應用原則,以及它們在治療不同病證時的配伍方法。麻黃和附子的配對通常用于治療外表證、傷雜病、諸竅病、婦科病等。太主管表層,是整個的守護者;主管里,是本。在外過程中,邪氣侵襲人據人之氣的強弱,會出現不同的病癥。麻黃主要用于驅邪散表,附子主要用于扶正補。麻黃和附子的配對可以驅邪又扶正,治療各種外病證。臨床上純實證和純虛證不常見,更常見的是虛實夾雜的證候。麻黃和附子的聯合使用正好符合虛實夾雜、邪實正虛的病理特點。麻黃能夠宣肺平,利水消腫,附子能夠溫腎壯,化氣行水,兩者相配一上一下,調暢人氣機,治療傷雜病。在《傷寒雜病論》中,麻黃和附子配對的方劑不多,但有獨特的價值。麻黃附子配對的功能是發汗解表、宣肺平、利水消腫、溫腎壯、化氣行水等。麻黃辛溫能宣通經絡散外寒,附子辛熱能溫通經脈祛里寒,兩者相配可以溫經通脈,助散寒。麻黃能夠鼓舞氣,驅散寒邪,附子能夠溫補腎,防止麻黃過度發汗,兩者組合可以達到驅邪又扶正的效果。麻黃和附子還有調理氣機的作用,麻黃向上向外宣暢氣機,附子向向下調理氣機。兩者相配可以調暢人氣機,治療傷雜病。總之,麻黃和附子配對是一種寶貴的配伍,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