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講課,容是關于傷寒論的太病脈證辨析及其傳變。在學習了傷寒論的總論之后,學習條文會變得更容易。我們會從辨太病脈證并治開始講解。太病是傷寒六經病的起始階段,因此傷寒論從太病開始講述。辨太病脈證并治的意思是識別太病的脈象、外在癥狀,并提供治療方法。讓我們來看看傷寒論六經條文的第一條。

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句話講述了太病的脈證。太病的脈象是怎樣的呢?它是浮脈。浮脈的特點是像木頭浮在水面上一樣,輕輕就能到脈搏跳。太病會導致皮邪而收,同時為了抵邪氣,人會將氣匯聚到皮表,使得脈搏浮現出來。因此,太病的脈象是浮脈,代表病在表。脈象反映了病所在,就像軍隊會調到敵人所在的地方一樣。如果一個人全沒有病,氣運行順暢,脈搏就會平和無異常。脈浮代表病在表。那麼癥狀呢?癥狀是頭項強痛和惡寒。頭項指的是頭部和脖子的后部。太邪后,頭項會首先到不適。強痛是指覺不靈活,頭重腦脹;對于脖子來說,是覺脖子發、發。惡寒是指覺寒冷,因為收的皮給人帶來了寒冷。如果到冷風吹襲,皮得更厲害,疼痛也會加劇,因此對冷風也不喜歡。這就是太病的脈證。太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句話被稱為太病的提綱,它概括了太病最典型的特征。然而,并不是說所有的太病都會出現這些脈證。比如一個人可能沒有頭痛、脈浮或惡寒,但他仍然可以被診斷為太病。因為只要病在太之表,都可以被稱為太病。提綱類似于一個人的份證,每個人都有一個份標識,只要帶上份證,就可以確認份。但如果沒有帶份證,我們可以通過其他特征來確認他的份。這就是提綱的意義。

我們再來看第二條。太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中風是指表的營衛失調,玄府開合功能障礙。太病導致表玄府閉,熱量無法散出,積聚熱量。同時,邪后,人相火升騰,調抵抗邪氣,導致產生更多的熱量。熱量增加而散熱減,導致溫升高,出現發熱的癥狀。隨著熱量沖開玄府,汗也會隨之排出,因此會出現出汗的癥狀,這是為了散熱。玄府打開、汗排出后,的津會流失,脈搏也會緩慢下來。按理說,汗出和脈緩是逐漸康復的表現,但是此時病并沒有好轉。因為玄府打開后,熱量減,玄府再次關閉,再次積聚熱量,導致汗排出,熱量減,再次關閉,如此循環往復。這就是太中風,本來應該是一場勝利的戰斗,卻變了一場拉鋸戰。原因是表津和能量不足,相當于缺乏表氣而虛弱。盡管能夠積聚熱量,通過熱量將玄府沖開,但表并沒有得到足夠的滋養,功能仍未完全恢復。因為表氣不足,表津不足,所以惡風,表現為不喜歡風吹。這就是第二條,講的是中風。

我們繼續看第三條。太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痛,嘔逆,脈者,名曰傷寒。傷寒是指表玄府閉,熱量無法散出。在太病中,如果邪后,玄府關閉,此時如果剛邪,熱量尚未積聚,就不會出現發熱。如果熱量積聚已多,則會出現發熱。然而,無論是否發熱,由于玄府閉,一定會出現惡寒。同時,由于玄府閉過,不僅頭項會到疼痛,全的皮也會出現疼痛。皮在輔助呼吸方面發揮作用,當玄府關閉后,人氣機無法向外散發,會出現嘔逆的癥狀,即氣機向上沖。就像住一瓶礦泉水瓶子,用力,水會從瓶口溢出一樣,這就是嘔逆。此外,脈搏也會繃,同時出現況。指的是尺脈,指的是寸脈。繃是指脈搏一直繃。為什麼呢?在上,在下,意味著頭項不僅到疼痛,全到疼痛,脈搏上下都繃不松。中風導致表津不足,氣運行不暢;而傷寒則是表玄府閉,熱量無法散發。

第四條提到了病的傳變。病的傳變是指太病是否會轉變為其他的病或明病等。我們之前已經講過傳經,即病的傳變,本來是太病,是太玄府不和,但人是一個聯的裝置,就像河流一樣,如果在一個地方堵塞了水壩,上游的河道也會到影響。表運行不暢,熱量和津積聚,會影響到明經絡,導致堵塞,從而引起病的傳變。傷寒一日,太病。所謂脈靜是指脈搏沒有發生變化,比如本來是傷寒的脈,此時仍然是脈,只是病一直沒有好轉。脈并沒有變化,說明病還停留在太,沒有傳變。脈數急是相對于脈靜而言的,數是指脈搏跳快,急是指脈搏跳急躁不穩定。脈是跟隨病一起變化的,脈急數而不穩定,說明病要發生傳變了。

第五條是通過癥狀來判斷病的傳變。傷寒兩三天后,如果出現了吐和躁煩的癥狀,說明病已經傳變。吐是指有想吐的覺但沒有東西吐出來,這是水熱結在腹部引起脅滿逆的特征。躁煩是指手足不安和心緒不寧,這是熱盛的表現。吐表明病傳變到,躁煩則表明病傳變到明。好了,今天我們先講到這里,一開始我們講得比較慢。大家都能聽懂嗎?有沒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