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的兩個主要特點是整觀念和辯證論治。證是機在疾病過程中的病理概括,而辨證則是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質的證候的過程。據辨證的結果,進行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同一種疾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的反應不同,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就各異。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出現了相同的證,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療。人是有機的整,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系五、五九竅等,并通過經絡縱橫廣泛地分布,以貫通外上下,運行氣津,滋養并調節各組織的活。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或現象對立雙方屬的概括,并含有對立統一的涵。的對立制約、互互用、互藏、消長、轉化、自和與平衡等是學說的基本容。五行學說應用于中醫學領域,主要是以五行學說的基本規律來闡釋人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表與臟的有機聯系,以及人與外在環境的統一,從而為中醫學理論系的重要組部分。事屬五行系統歸類表的容必須全部牢記。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制化是一種五行相生與相克相結合的自我調節。五行相乘與相侮分別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勝之行的過度制約和克制、對其所不勝之行的反向制約和克制。肺主氣、司呼吸,肺主一之氣,肺主行水,肺朝百脈,肺為華蓋,脾主運化的功能分為運化微和運化水兩個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現在促進運行和津代謝、促進脾胃運化和膽分泌排泄、調暢志活、通調排與排卵等四個方面。心與脾的關系主要表現在生方面的相互為用及運行方面的相互協同。肺與脾的生理聯系主要表現在氣的生和水代謝方面。肺與肝的生理聯系主要表現在人氣機的升降調節方面。腎與腎的生理聯系主要表現在先天與后天的互促互助關系,以及水代謝的互用方面。五,指脈、筋、、皮、骨五種組織,也稱為形。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腎主骨。人之是指稟于父母的生命質與后天水谷微相融合而形的一種華質,是人生命的本原,是構人和維持人生命活的最基本質。中醫學把神分為神、魂、魄、意、志,分別歸屬五臟,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并稱為五神臟。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氣、聯絡臟腑形竅、通上下外、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系統,是人結構的重要組部分。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在因素。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有環境、質、神狀態和生活因素。既病防變包括早期診治、防止傳變等。因時制宜和因地制宜是治療疾病時的重要原則。真虛假實、真實假虛、盛格、盛格等是中醫治療疾病時需要考慮的病機特點。治療疾病時可以采用正治、反治、急則治標、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