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2021年世界肺脈高日到來之際,國家心管病專家委員會右心與肺管病專業委員會牽頭、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肺脈高病友聯盟協作、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支持的首個《中國肺脈高患者生存現狀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京正式發布。該白皮書綜合了中國首個大規模全國脈高患者生存現狀調研結果,深揭示了患者群的診療現狀、生活質量與疾病負擔。

據《白皮書》調研結果,近500名訪者中,超過一半的患者起始治療不達標或復診不規律,導致治療獲益和長期預后到不利影響。這主要是因為疾病認知度低、治療可及差、就醫負擔重等多種因素所致。患者全程規范化管理亟待提升。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管病醫院心科主任醫師柳志紅教授指出,雖然我國肺脈高的診療水平已有了顯著提升,但調研結果顯示患者仍面臨確診困難、治療規范化不足、回歸正常生活面臨阻礙等診療困境。因此,他呼吁社會各方持續探索、積極合作,加強醫患教育、提高治療依從、減輕患者負擔,推我國肺脈高診療事業的長足進步。

脈高是一種慢、危及生命的疾病,被稱為“心肺管系統的癌癥”。常見癥狀包括活后氣促、疲乏、心絞痛等。患者的心臟負荷會持續加重,最終導致右心室大、衰竭,甚至死亡。未經靶向藥治療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平均為2.8年,5年生存率僅為34%。靶向藥的出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例如日本的強化三聯治療,其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96%,10年生存期為78%。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副理事長胡寧寧士表示,肺脈高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對于實現“健康中國”有戰略意義。該基金會一直致力于推進針對肺脈高患者的支持與公眾教育。此次發布《白皮書》旨在引起行業與公眾對肺脈高患者生存現狀的重視,幫助更多患者實現規范化診療,改善生活質量,回歸正常生活。

《白皮書》顯示,由于疾病知曉率低、診斷能力不足,導致肺脈高患者確診延遲的況不在數。平均而言,從出現癥狀到確診需要2.2年,有些患者需要5年甚至更長時間。而從確診到起始治療的平均時間為2.6年。肺脈高是一個進展疾病,延遲治療可能會影響患者的長期預后。因此,“早診早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然而,《白皮書》顯示況并不樂觀。研究發現,多數患者起始治療不達標,47%的患者起始為單藥方案。尤其是對于確診時已達到WHO功能分級III級和IV級的患者,仍有47%和36%的患者起始單藥方案。此外,39%的肺脈高患者未能規律復診,12%甚至從未復診,造了疾病評估與管理的障礙。另外,24%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曾間斷用藥甚至停藥,這會使病失去控制或加重,無疑影響其最終獲益。

針對患者治療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柳志紅教授建議,應大力響應國家號召探索區域聯盟醫共建設,充分發揮肺脈高專科醫院示范作用,拉更多醫院,推提升診療水平,同時優化患者全療程管理,著力提升診療質量和治療依從,從而幫助患者實現更好的治療結局。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中國肺脈高診療水準在各方面均顯著提升,醫保政策的推進與落地也取得了效。目前,約90%的患者得到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門診報銷也已覆蓋65%的醫保患者。然而,仍有部分地區尚未實現門診報銷,這些地區中不乏肺脈高患病率較高、潛在高危人群集的地區,如云南。此外,門診治療費用報銷比例仍有限制,僅有22%的訪者表示門診治療費用能夠報銷70%以上。在間斷治療或擅自停藥的患者中,接近90%是因為支付能力有限。

此外,《白皮書》還收集了關于患者就業況的信息。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4%的訪患者于就業狀態,54%的患者于無業或失業狀態。考慮到疾病診療所需的醫療本,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力亟待減輕。

目前,國家正在不斷優化醫保政策,積極探索創新支付模式,以解決經濟負擔為肺脈高患者接規范化治療的障礙。中國肺脈高患者正逐步邁“病有所醫”、“醫有所藥”、“藥有所保”的時代,全方位改善藥可及、治療依從、整長期預后指日可待。

脈高病友聯盟書長喬寶峰先生表示,通過《白皮書》的發布,記錄了中國肺脈高患者的生存狀況和真實期。他希社會各界能關注肺脈高患者群,助力實現規范化治療與長期疾病管理,真正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更多患者回歸正常生活,迎接新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