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波疫”的消息在全網引起廣泛關注,許多網友回憶起彼時“首”頭痛、高熱、藥難買等記憶,大家也再次將目投向即將到來的“第二波疫”。在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生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鐘南山院士表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高峰將發生在6月底。中國疾控中心披的數據顯示,XBB變異株染比例從2月中旬的0.2%增長到4月下旬的74.4%,再到5月上旬的83.6%,持續上升。張文宏也特別強調,應對新冠二次染,需要關注脆弱人群,不斷監測、預警,做好藥儲備,對任何變異株的到來做出快速反應。
作為普通民眾,面對病毒,除了做好防護和接種疫苗,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免疫力。鐘南山提醒,維護免疫力的關鍵是飲食,以下是三類食需要充足攝:
1. 吃夠優質蛋白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將蛋白質稱為“抵抗病毒最關鍵的食”,建議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
2. 吃夠新鮮蔬菜水果:中國營養學會聯合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腸外、腸營養學分會指出,染者需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攝200到350克水果。對于健康的非染者,多吃水果也有益。
3.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對于提高抵抗力很重要,每天保證七八杯水的攝量可以對新型冠狀病毒染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注意不要過量飲水,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此外,以下幾類人群需要特別注意在面對二次染時的防護:
1. 老年人:年齡超過60歲的老人功能已經衰竭,對病毒抵抗力減弱,免疫力低下。
2.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包括有基礎病的人群以及正在接治療的人群,藥使用會削弱免疫力,他們是新冠染的高風險人群。
3. 尚未染的人群:疫影響最大的是尚未染的人群,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涉及的人群規模仍然龐大。
4. 第一染還未完全康復的人群:在第一染中,有些人轉后仍未完全康復,特別是中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群,他們的免疫力較差,恢復能力比普通人差,如果在未完全康復的況下再次染,后果可能更嚴重。
對于新冠病毒未來是否會像流一樣變異的問題,張文宏表示,新冠病毒的亞型是取代式的,不會基因重組,因此變異程度相對較小。他指出,新冠病毒將一直存在,但可能會越來越像已有的冠狀病毒,存在會減弱,是否會流化還取決于其后期變異的特征。
總之,在即將到來的暑期旅游高峰期,人員流和聚集頻繁,聚集疫和地區傳播的潛在風險增加。大家應該切關注疫形勢的變化,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區和發生本土疫的地區,如確需外出,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如乘坐公共通工和前往旅游景點時,注意減聚集、勤洗手、科學佩戴口罩和保持社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