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國耳日,也是中國國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耳護耳,實現主健康”和“人人有耳和聽力保健!讓我們實現它”。耳朵是人重要的,它不僅可以接收外部的聽覺信息,還可以部的平衡覺。聽覺在人類的七大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它是我們獲取信息、流知識的必要手段。聲音是事傳遞給我們重要信息的方式之一。通過聽覺,我們可以獲取產生的聲波信息,了解它們的距離、位置和特。即使在閉目休息或睡眠中,聽覺也能將信息傳遞給大腦,影響我們的潛意識。語言發展和發聲的正常發育都離不開聽覺,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社能力。耳是平衡覺的基礎,它能幫助我們掌握自己在空間中的位置信息,知自己是站立還是躺著,是加速還是勻速,是直線運還是曲線運等等。

科學的耳護耳,是有聽力健康的關鍵。隨著醫學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聽力健康的要求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治療現有的疾病。科學的保護、預防聽力障礙以及早期康復,樹立起主健康的意識,將為更多的人帶來高質量的幸福生活。結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來向大家介紹幾點科學耳的小知識。

首先,什麼是傳導耳聾?如何預防?傳導耳聾是指聲音傳的途徑發生障礙而導致的耳聾,病變主要發生在外耳道、中耳及前庭窗和蝸窗。最常見的原因是中耳炎和外耳道阻塞病變。預防措施包括保持外耳道清潔,防止外耳道損傷,切忌使用不潔品挖耳。冒伴有鼻子不通氣時,擤鼻涕應按住一側鼻孔輕輕擤出鼻涕,防止鼻涕進中耳引起中耳炎。如果遇到外傷或巨大破聲等況,應立即就醫,以免造中耳炎。急中耳炎也應及時就醫治療,以預防進一步發展和損害聽力。

其次,什麼是音神經耳聾?如何預防?音神經耳聾是由于細胞或聽神經、聽覺中樞發生病變導致的耳聾。致病因素可以分為環境因素和傳因素。針對環境因素的預防措施包括預防染,加強孕期和圍產期的保健,避免使用耳毒,避免接過大的噪音,及時治療全疾病等。對于傳因素,關鍵在于明確傳學病因,進行基因檢測和傳咨詢,降低新生兒耳聾的風險。

接下來,哪些人需要使用助聽?當我們完所有的檢查和評估,并明確診斷后,據聽力障礙的質、程度和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療和干預方案。一般來說,對于無法恢復的中度以上聽力障礙者,應優先考慮使用助聽進行聽力補償。使用助聽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從出生幾周的嬰兒到高齡聽力障礙者都可以使用。對于音神經聽力障礙,如果影響到日常生活,不能通過藥或手矯正,聽力損失在41 dB HL以上的人可以選擇使用助聽,而聽力損失在81 dB HL以上的重度和極重度聽力障礙者可以考慮植人工耳蝸。在選擇助聽之前,需要考慮一些因素,如獲得準確的聽力圖,據個人需要選擇適合的助聽型號,決定是單耳還是雙耳佩戴助聽,并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在驗配后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最后,如何保護兒的聽力?給寶寶哺或喂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以防止嗆。對于母喂養,如果流速過快,可以使用剪刀式手法按房,減慢流速,以免寶寶來不及吞咽而誤咽鼓管。對于人工喂養,的孔不應過大。喂完后,應將寶寶抱起來輕輕拍背,使空氣及時排出,避免吐。寶寶溢時,應及時、輕理。在洗澡或游泳時要注意防止嗆水或水進耳朵。給孩子淋浴、洗頭或帶孩子游泳時,要注意不要讓污水進耳道。如果不慎進水耳道,應將頭偏向該側,輕輕牽扯耳郭,讓水流出。此外,還要防止其他疾病對聽力的影響,因為耳朵和鼻咽部通過咽鼓管相通,上呼吸道染常常會導致急中耳炎。腮腺炎、腦炎等疾病也可能導致聽力障礙,所以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注意聽力的變化。此外,不應自行清潔外耳道,因為一般耳道的耵聹會自行掉出,如果耵聹很大堵住外耳道,應前往耳鼻專科就診。還要遠離強聲或持續的噪聲環境,避免使用耳機。許多嬰兒玩帶有音樂或響聲,要注意音量不要超過85分貝,以避免損傷寶寶的聽覺細胞,選擇無聲或聲音溫和的玩。同時,在使用藥時要謹慎。有耳毒致聾家族史的人應該主告知醫生。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會損傷聽覺細胞,兒應避免使用。此外,還要避免頭部外傷和外耳道異。教育孩子備安全意識,不要把小品塞耳朵,玩耍時要注意保護頭部。如果出現兒耳部及耳周皮異常、外耳道有分泌或異常氣味、有拍打或抓耳部的作、耳、耳痛、耳脹等癥狀、對聲音反應遲鈍或語言發育遲緩等況,應及時就診。

以上容部分整理自《殘疾預防核心知識系列叢書(全四冊)》、《殘疾預防工作知識問答手冊》、《助聽(第二版)》和《眩暈和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