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的病人越來越多,尤其是老年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類風關節炎。類風關節炎常伴隨關節腫大疼痛、紅腫和發熱等癥狀。同時,虛和風寒邪也常夾雜其中,表現為惡寒、四肢冰涼、小便白量多、腹部涼、大便黏、舌苔厚舌質淡等。對于這類疾病,桂枝芍藥知母湯是一個很好的方劑。

桂枝芍藥知母湯出自《金匱要略》,原文記載:諸肢節疼痛,尪羸,腳腫如,頭眩短氣,溫溫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現代組:桂枝12g,白芍9g,甘草6g,麻黃6g,生姜15g,白15g,知母12g,防風12g,炮附子9g。需要注意的是,加減應在中醫辨證指導下使用。

類風疾病的產生既需要外因(如寒邪、邪等),同時也需要因,即人正氣的不足。風寒是外來的邪氣,當它們停滯在關節部位時,氣運行不暢,不通則痛。虛弱、氣不足就無法抵外邪,邪氣積聚在關節部位,導致骨關節腫大變形。類似于樹木的盤扎在一起形結,關節也會腫大突起。

氣積聚在,尤其容易在下肢積聚,導致水腫。脾胃是后天之本,需要將食轉化為營養質供給全。當脾不足、寒盛時,阻礙了養分運輸通道,導致頭暈目眩。脾氣是上升的,胃氣是下降的,邪阻滯在中焦,使脾氣不升、胃氣不降。這就好比車的轉,一邊上升另一邊必然下降,如果脾氣不上升,中焦就無法轉,胃氣也無法下降。胃氣不降會導致呃逆、噯氣、嘔吐或氣短。寒邪氣阻滯在關節局部,有時還會出現關節紅腫和輕微炎癥。因此,類風疾病的病機主要為虛實夾雜,以虛為主。

桂枝芍藥知母湯實際上是在調和氣的名方——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而來。風寒邪氣阻滯在,導致氣運行不暢,而桂枝湯可以調和氣、溫通經絡,使順暢。桂枝有溫通經脈的作用,可以刺破經絡和關節的瘀堵,去除寒邪氣。附子是溫,可以溫腎和脾,與桂枝一起溫脾胃,增強附子溫的效果,達到扶正祛邪、補充人氣、去除寒邪氣的作用。同時,附子在煎煮時應先煎,以降低其毒。白可以健脾益氣化,改善脾不足和脾胃虛弱,去除氣。桂枝、白、附子這三者聯用有溫散寒的作用。

麻黃可以發汗解表,與桂枝一起通過解表發散的作用將寒邪排出。生姜和甘草可以溫補脾胃,養胃護胃。生姜除了散寒、祛除中焦寒,還有通經脈的作用。防風可以祛風散寒,去除風寒之氣。白芍既可以養,又有較好的止痛效果。白芍與甘草配伍,有緩急止痛的作用。知母可以清熱生津,清除關節局部的熱,同時也可以制約方劑的溫,防止過于溫燥耗散

桂枝芍藥知母湯主要用于治療關節炎相關疾病,如類風關節炎、痛風關節炎、風骨病等。只要在關節腫大疼痛的同時伴有整虛,如四肢冰冷、小便白而量多,并且伴有寒邪氣,如惡寒、大便黏、舌苔厚舌質淡等癥狀,即可使用該方劑。如果伴有里熱發熱,可加石膏、生薏苡仁、黃柏等清熱燥;如果關節紅腫熱痛嚴重,可與白虎湯一同使用;如果邪嚴重,關節腫大明顯甚至有水腫,可加萆薢、澤瀉、防己等利水化;如果下肢關節病變明顯,可加木瓜、牛膝等藥。需要注意的是,在急發作期間,即急熱時,不適宜使用該方劑,應以清熱化為主。在臨床上正確辨證使用該方劑常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使用相關藥和方劑時應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