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3》報告于10月31日發布,顯示近四年來中國城市健康指數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報告指出,2023年較去年,全國城市健康水平上升了2.1%,在296個參評城市中有249個城市的健康指數有所提升。同時,從指數水平分級來看,頭部城市比例提高,引領級和優質級城市的數量增加。相比去年,新增了3個引領級城市和24個優質級城市,而排位較低的發展級和追趕級城市的數量有所減

從區域分布來看,中國城市健康水平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東部沿海城市的健康水平領先全國。東部地區的引領級和優質級城市數量大幅增加,中部地區的健康水平也有明顯提升,而追趕級城市的數量有所減。在城市群方面,遼中南、山東半島的健康水平進步明顯,長三角、珠三角、遼中南城市群的健康水平排名靠前。其中,長三角主要現在健康效用較好,珠三角則在健康環境維度表現出,而遼中南在健康設施方面相對突出。

此外,報告還指出健康環境和健康效用的區域格局特征較為明顯。健康環境呈現“南優北低”的趨勢,而健康效用則呈現“東高西低”的格局。空氣污染防控是導致健康環境空間差異的主要指標,尤其是北方地區的空氣重污染問題相對突出。而健康效用主要現在居民質合格率指標上,東部地區的合格率高于西部地區。

大城市組的健康水平在過去四年穩步提升。大城市組指數年均增長1.53%,近一半的大城市被評為引領級和優質級,而沒有追趕級城市。在城市排名方面,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和深圳一直于全國城市健康水平的領先地位。過去四年,這些城市一直保持著頭部城市水平。前十位大城市的排名相對穩定,而廈門、都和福州則是新晉的引領級城市。此外,長沙、太原、濟南、南昌、唐山和鞍山等13個城市的健康水平提升至優質級。

中小城市組的健康水平在過去四年加速上升,年均增長達到1.65%。追趕級城市的數量有所減,但中小城市中尚無達到引領級的城市。中小城市組的前十位城市整穩定,但位次競爭激烈。威海、衢州、湖州、麗水和通化位列本次中小城市組的前五名,這些城市在健康行為、設施和效用方面相對較好。

報告還對中國城市的健康水平進行了國際比較,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在預期壽命、醫療服務和城市綠化方面有優勢,而國際城市則在環境治理和生活行為方面表現突出。在中國城市中,北京的醫療條件在19個國際城市中排名第一,上海的預期壽命排名第二,醫療條件排名第五。廣州在醫療條件、城市綠化和預期壽命方面表現相對均衡,都排在前五名。此外,通過初步核算,報告還顯示2022年都市治理空氣污染所帶來的健康價值達到了450億元,而增加城市綠空間帶來的健康價值為560億元,分別相當于都年度醫保基金支出的10.5%和13.1%。這表明改善環境對人群健康效益帶來了明顯的影響。

最后,報告指出我國健康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日趨明顯,核心區域的生醫藥產業有較大年度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