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是第36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來了解一些與艾滋病相關的信息。什麼是艾滋病?艾滋病對我們來說有多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艾滋病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染引起的一種疾病。它是HIV染的最晚期階段,會攻擊人的免疫系統。艾滋病使人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如結核病、染和某些癌癥。HIV通過染者的傳播,包括、母,但不會通過親吻、擁抱或分傳播。同時,它也可以從母親傳播給嬰兒。

艾滋病在全球范圍仍然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據全球數據,迄今為止,艾滋病已奪去了4040萬人的生命,并且在全球所有國家持續傳播。一些國家報告新增染病例呈上升趨勢,而此前呈下降趨勢。據估計,到2022年底,全球將有3900萬(33.1-4570萬)艾滋病毒染者,其中三分之二(2560萬)位于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區域。僅在2022年,就有63萬人死于艾滋病毒相關原因,130萬人染了艾滋病毒。

在中國,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新報告的HIV/AIDS病例為10.7萬人,全國累計現存活HIV染者為122.3萬例,保守估計仍有15%至20%的染者未被發現。按照我國大約14億人口的計算,染率(包括未發現的人群)可能超過1‰,也就是說在你接的1000人中就有可能有一個染者。這樣的比例令人擔憂,尤其是染者的外表是無法判斷的。最令人關注的是,50歲以上的人群約占44%,而15到25歲的青年學生人群約占36%,艾滋疫呈現出“年齡兩極分化”的趨勢。

艾滋病在不同階段的癥狀和征也是需要了解的。在染初期,癥狀可能因染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些人在染后的最初幾周可能沒有任何癥狀,而其他人可能會出現類似流的癥狀,如發燒、頭痛、皮疹和咽痛。在染中期,免疫系統逐漸削弱,可能出現淋結腫大、重減輕、發熱、腹瀉和咳嗽等癥狀。如果不進行治療,艾滋病毒染者還可能患上嚴重疾病,如結核病、球菌炎、嚴重細菌染以及淋瘤和卡波西瘤等癌癥。此外,HIV還會加重其他染,如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麻疹。

艾滋病的傳播方式是通過各種換,如、母道分泌。艾滋病毒也可以在懷孕和分娩期間傳播給孩子。但日常接,如接吻、擁抱、握手或分個人品、食或水,并不會導致染。需要注意的是,正在接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且病毒載量無法檢測到的艾滋病毒染者不會將艾滋病毒傳播給其。因此,盡早獲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并保持持續治療對于改善染者的健康和預防艾滋病毒的傳播至關重要。

為了預防艾滋病,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時使用避孕套、接艾滋病毒和傳播染檢測、自愿進行男包皮環切、大力毒并提供吸毒者的傷害減服務。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ARV)和醫療設備來幫助預防艾滋病毒染,如口服PrEP和長效產品、達匹韋林道環和注用長效卡博特韋。此外,抗逆轉錄病毒藥也可用于防止母親將艾滋病毒傳染給孩子。接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且中沒有病毒證據的人不會將HIV傳染給其。因此,及早進行檢測和接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是預防艾滋病毒的重要措施。

為什麼校園為艾滋病的“重災區”?校園如何進行艾滋病防治?青年和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需要我們的青年擁有健康的。然而,在全國染人群中,15到25歲的青年學生人群約占36%,這個數據讓人擔憂。為什麼青年學生容易染艾滋病?換句話說,為什麼艾滋病對青年學生有吸引力?

校園為艾滋病的“重災區”是有原因的。首先,我國的青年學生普遍缺乏教育,他們雖然是知識群,但缺乏艾滋病和避孕常識。傳統觀念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得老師和家長對教育保持沉默,導致孩子在一定年齡后,生理已經發育,但心理卻沒有跟上,不懂得自我保護,不知道高危行為的風險,甚至有些學生不知道艾滋病可以通過行為傳播。他們對持開放態度,不了解高危行為會傳播艾滋病。此外,由于對于避孕沒有需求,一般的行為時男會采取安全措施,而“男男”之間由于沒有避孕的需要,大多數況下不會采取防護措施,這使得“男男”行為為學生艾滋病染的高危人群。

另外,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健康教育課程,特別是中學,但教學任務繁重,導致健康教育課程流于形式,甚至從未真正進行過。大學課堂雖然也開設了健康教育課,但學生的參與度低,課程的實用不足,僅僅是表面上的教育,無法給學生傳授真正的知識,甚至可能將“防艾教育”誤導為“恐艾教育”。

總之,艾滋病雖然可怕,但由于其傳播方式是通過換,如、母道分泌,與流、麻疹、結核病和新冠病毒等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的疾病不同,因此我們有能力預防艾滋病。現在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艾滋病的預防非常迫切,當然,除了孩子,整個社會都應該重視艾滋病的預防。希有一天,我們能像消滅天花一樣,從全世界的人群中除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