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寒風中的暖灑下一片金。在2023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的會場外,工作人員微笑迎接著每一位參會人員的到來。一塊深藍的背景板從會場外一路延續至主會場,上面清晰地印著主題:“尚儉崇信盡責 同心共護食品安全”。上午10時許,可容納200余人的大會場座無虛席,備矚目的2023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正式開始。這次活匯集了多家部委相關負責人、食品企業和行業協會的代表,共同宣傳展示食品安全工作新效,倡導崇尚節儉、誠實守信、履職盡責的理念,強化食品安全的全鏈條監管,共同保護食品安全大局。
今年以來,公安機關一直保持著對食品違法犯罪的嚴打高態勢。公安部副部長孫茂利在會上表示,公安部按照國務院食安委的統一部署,盯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指導全國公安機關深開展“昆侖2023”專項行,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突出犯罪活,有效震懾了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守護人民群眾的“舌尖上的安全”。據孫茂利,今年1月至10月,公安機關共破獲犯罪案件1萬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萬余名。
為了讓老百姓吃得放心,食品安全需要有可依靠的法律。國家衛生健康委迄今為止已經發布了156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近五年來新研制發布了339項,2023年還將發布85項新標準。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濤介紹,新標準更注重風險防控,例如新的食品接用金屬材料及制品標準將原來的管控5類雜質元素擴增到13類,并加強了遷移限量。此外,新標準也填補了相關空白,并加強了食品生產過程管理。
示范創建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有示范效應,可以推食品安全治理的實施細化。從2021年開始,農業農村部選擇糧油、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等五大類中的32個重要農產品,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并啟示范基地的創建工作。會上,農業農村部還發布了首批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名單。農業農村部國家首席醫師()李金祥表示,示范基地創建的目標是“三全三好”,即全鏈條布局好、集應用好、協同實施好,以達到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水平的目的。
為了共同保護食品安全,責任必須落實到每一個環節。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力度,從農田到餐桌,從生產到銷售,各級各部門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利用科技賦能食品安全,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安徽亳州市市長秦玉介紹了當地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的工作經驗。他們率先搭建了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的數智管理平臺,將全市54295家食品生產經營主全部納平臺,實現包保干部對企業責任的督導和記錄信息的信息化管理。他們還建立了市數據中心和5個縣區數據分中心,構建了市縣鄉村一化食品安全數智管理系,打通了落實“兩個責任”的最后一公里。亳州市還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推社會共治,實行“一戶一牌一碼”,鼓勵群眾通過掃碼監督“兩個責任”的落實況、直接投訴舉報食品安全問題,并在線進行食品質量滿意評價。秦玉表示:“群眾時刻監督的眼睛,倒‘兩個責任’落到實,保障食品安全,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幸福和安全。”
校園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長,學生餐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大事。北京育英學校校長于會祥認為,源頭安全才能確保從“采購到餐桌”的校園食品安全全過程。“我校主承擔2023年海淀區校園食品安全大宗采購試點任務,積極響應號召使用大宗采購平臺,建立食堂采購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登記臺賬,牢牢把住食品采購的‘第一道關’,確保食材來源可防可控。”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評價不斷提高,消費需求已經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然而,仍有一些問題困擾著行業和社會公眾,比如經常出現的各種謠言。不久前,有人在網上宣稱玫瑰葡萄在種植過程中要打幾十次農藥,本不能吃。這則謠言讓果農難以辯駁,備困擾。國務院食安委專家委員羅云波在會上駁斥了這則謠言,他表示:“在葡萄生長周期,農藥的使用時間一般集中在開花期和果期,與收獲期還有很長的間隔期,而大多數農藥的殺毒作用僅在用藥的頭幾天,7至14天后農藥就逐漸分解失效了,等到葡萄上市基本上不會存在農藥殘留超標問題,況且我們還有嚴格的檢監測手段來把控把關。”羅云波分析稱,食品安全謠言有“舊謠新炒”、“季節”、“用癌站臺”等特點,它們以煽的話語和聳人聽聞的標題來挑起公眾擔心和害怕的緒,對社會穩定和食品產業發展造了極大的破壞。面對這些謠言,羅云波建議社會公眾要辨別信息的來源,關注信息的科學和權威。他說:“我們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網紅,不要輕信那些社上的段子。可靠的信息通常是來源于權威機構、專業或有科學背景的專家學者,科學的信息應該基于充分的實驗證據和科學研究。”
食品安全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有眾志城,才能共同筑起食品安全的防線,共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