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顯示,近40%的1型糖尿病人在30歲后才被確診,其中男數種族和民族群的確診更為延遲。這種況可能導致人期發病的1型糖尿病常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從而影響治療效果。為了更好地了解該現象,研究者進行了一項針對非住院人群的大型前瞻隊列研究,分析了國1型糖尿病確診時的年齡分布。

該研究分析了2016年~2022年的947例1型糖尿病人,發現確診年齡在15歲左右達到峰值,中位年齡為24歲,且呈現右偏分布。相比,男確診1型糖尿病更晚,而非西班牙裔白人、數種族和民族的確診年齡也更晚。37%的參與者在30歲后確診1型糖尿病,男數種族和民族的參與者占比更高。

研究者表示,1型糖尿病通常癥狀輕微,很難與2型糖尿病區分開來,因此建議對疑似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進行胰島自和C肽檢測。然而,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識別“高危”1型糖尿病人尚不清楚。結合臨床特征和相關生標志的新型危險因素評分可能提高人1型糖尿病的診斷正確率。

該研究也指出了一些局限,如自我報告的糖尿病類型和確診時年齡可能存在錯誤,而調查研究也未納其他有關診斷的關鍵信息,如自和C肽檢測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助理教授Michael Fang等表示,年期發病的1型糖尿病經常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這一數據提示應該更加關注年期發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對于疑似年期發病的1型糖尿病應該進行胰島自和C肽檢測。